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是
A.土地归国家所有 | 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
C.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 | 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诗经》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 |
B.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 |
C.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
D.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自豪感 |
有史学家评说黄宗羲思想“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道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下列黄宗羲思想中属于“新见”的是()
A.民本思想 | B.保留君主制 |
C.工商皆本 | D.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B.限制君权 |
C.天下为主,君为客 | D.民为邦本 |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再到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这一时期思想界活跃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
B.西学传入中国、儒学受到批判 |
C.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 |
D.自然经济解体、重农抑商破产 |
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学的正统思想 |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