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局势动荡后,我国政府不到10天的时间,海陆空三路并进,协调30多个国家,将35860名我国公民从利比亚顺利撤离,同时力所能及地帮助希腊等12个国家撤出了约2100名外籍公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最大规模有组织撤离海外公民的行动。
(1)请从政府的职能与责任角度简要评析我国政府的行为。(8分)
(2)运用我国的外交政策等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予以分析说明。(8分)
2014年11月17日,中美两国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首次明确节能减排时间表,中国经济必须加快转方式、调结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化石能源指由古动物、植物遗体变化形成的能源,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等。非化石能源,则指风能、水能、太阳能、核能等。中国承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为加快节能减排,M市进行一揽子政策创新,主要有: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高技术产业的比重;放宽治污行业市场准入,积极引导民营资本进入治污行业;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构建跨产业生态链,推进行业间废物循环;简政放权,取消和减少行政审批,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监督有力的治污体制。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M市一揽子政策创新的意义。
材料三:为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工作,M市各级政府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节能减排政策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公布,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反映群众的合理诉求,求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设立节能减排热线电话并对社会公布,对反映的失职渎职问题一查到底。
(3)结合材料三,分析M市政府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做法是如何推动政府与公民良性互动的。
材料:2014年7月13日,原创文化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二届登陆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黄金档。第二季节目升级了考题难度,增加了大量古人常用而现代人较少使用的冷僻字。很多人认为,这样的节目应该限于常用易错字的矫正。
但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看来,片面强调常用易错字,对相对冷僻的字词简单地加以排斥,反映了当下母语价值观存在的缺失。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将向这种母语价值观发起挑战。关正文说,今年决赛考题的难度再次升级,节目的口号也变成了“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关正文说:“现在大家都讲核心价值观,这个价值观不是今天才有的,它的重要来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承,它的内容记载在历代经典古籍之中。不认识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我们就无法亲近经典,就谈不上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建树。”
(1)结合材料说明树立“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这一母语价值观体现的唯物史观。
(2)结合材料分析“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文化价值。
(3)结合材料,就如何树立“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这一母语价值观提两点建议。不超过15个字。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0月1日,我国首部《旅游法》正式实施。旅游大省海南日前修仃通过了《海南省旅游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2014年11月1日正式实施。修仃后的《条例》,公开后被当地媒体视为“促进海南旅游业发展的一部基本法”,以期能解决零负团费、欺客宰客等旅游业顽疾。《旅游法》第三十五条最为业界关注。第三十五条规定,“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用法律法规向强迫购物、欺客宰客、零负团费等行业乱象“亮剑”。海南在新《条例》中单设了“旅游者”一章,明确规定,旅游者在购买旅游产品和服务时,享有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等一系列权利。今年元旦期间海南旅游呈增长态势,投诉率也在下降。
(1)从依法治国的角度,分析说明材料所反映的政治生活道理。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旅游法规、条例的制定及实施对推动海南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法治,既是国家提升治理能力的利器,也是每个公民权利和力量的源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大明确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并首次在报告中提出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执法。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新提法,意味着依法治理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行政执法部门管理国家事务的基本形式,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推进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时期。
材料二: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M市某社区积极创新社区治理,着力建设法治社区。社区居民组建了以驻社区律师、调解员和居民代表为成员的社区法治工作小组,开办“法律大讲堂”,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崇尚宪法法律权威,不得超越宪法法律;借助网格化管理平台,收集涉及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信息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坚持实行民主评议、论证听证和网上议事制度,社区法治工作小组的工作要接受社区居民的质询。这些举措有利于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法治社区的建设。
材料三:M市特别注重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该市积极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法治文化建设。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大胆吸收欧美法系中有益法治文化,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选择百姓关注、影响力大、富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事件,设计并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度。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的独特优势,扩大法制刊物、节目、栏目的覆盖面,建设一批宣传法治文化的主阵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对党和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
(2)结合材料二,假如你是该社区的居民,请你从“公民的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如何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M市上述做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前三季度三大产业发展情况(初步核算)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增加值 |
37996亿元 |
185787亿元 |
196125亿元 |
同比增长 |
4.2% |
7.4% |
7.9% |
备注 |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6.7%,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2.5个百分点。 |
注:①2014年我国GDP增长目标为7.5%左右。②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527元,实际增长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44元,实际增长6.9%。
材料二: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2014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人民日报》评论指出:新常态下,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力资源稀缺性凸显,收入分配结构也将不断优化。
(1)根据材料一中的经济数据,概括出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的新常态。
(2)结合材料二说明,企业应怎样适应“新常态”,谋求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