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协调人地关系的是( )
A.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
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 |
C.取缔小煤窑,关闭小电厂 |
D.大量使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
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读某年12月5日亚洲东部地区气压分布图,图中四地最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该图为南极地区自然物质运动示意图,南极地区水循环( )
A.比较活跃,气候湿润 |
B.地表径流环节缺失 |
C.①环节使陆地的淡水得到补充 |
D.⑤环节使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 |
图中a、b、c、d四点为甲地气旋过境时的风向。读图,完成问题。图中甲地( )
A.位于北半球 | B.位于南半球 |
C.天气晴朗 | D.昼夜温差增大 |
该图中与a、甲、b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为( )
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化成白色结晶,
称为霜。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
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间叫无霜期。该图是两地无霜期等值线图(单位:日)。
读图回答问题。乙地比甲地无霜期长的原因是乙地( )
A.纬度比甲地低 | B.地势起伏比甲地大 |
C.海拔比甲地低 | D.气候海洋性比甲地强 |
甲图中①、②两地无霜期差值T的范围是( )
A.100<T<150 | B.50<T<150 |
C.150<T<200 | D.50<T<100 |
关于两地主要作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冬小麦、棉花 | B.乙地:水稻、甘蔗 |
C.甲地:春小麦、甜菜 | D.乙地:谷子、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