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与这一论断无关的历史事件是
A.确立王位世袭制 | B.创立郡县制 |
C.确立三省六部制 | D.开创科举制 |
一战不仅对世界经济、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也使人类生活的很多方面发生了大的改变。下图是一战期间妇女在炮弹工厂做工。下列对此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大战造成人力资源短缺是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
B.妇女进入生产部门,使她们活动范围扩大,社会作用逐渐增强 |
C.这一现象的出现也有利于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
D.歧视妇女的传统社会观念得到彻底改变 |
一战后,欧洲大陆的版图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其中,部分国家是根据民族自决原则重新划定而建立的。下列不属于战后欧洲新兴民族国家的是
A.波兰 | B.立陶宛 |
C.捷克斯洛伐克 | D.保加利亚 |
英国历史学家杰弗里•帕克在其历史著作《剑桥战争史》中有这样一段话:“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解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在作者分析同盟国一战失败的原因中,不包括
A.协约国与美国贸易密切,可以得到巨额的贷款 | B.英国的海上封锁 |
C.数年的大战使同盟国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 D.协约国经济实力总体强于同盟国 |
1918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一名德国中学历史教师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发表了震惊世界的历史哲学名著《西方的没落》。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西方的没落”中的“西方”应该是指
A.英国、法国、德国、奥匈 | B.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
C.英国、法国、德国、俄国 | D.英国、法国、德国、日本 |
下列各项,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并对战争的结束起了加速作用的有
①美国对德宣战②苏俄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③参战国国内革命形势高涨④意大利倒向协约国一方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