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下列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①向黎派驻维和部队 ②参加朝核六方会谈 ③参加上海合作组织会议 ④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③④ | D.①④ |
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译本在共产国际的资助下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正式出版。周恩来曾对陈望道说:“我们都是你教育出来的。”1920年,“我们”从陈望道那里受到的教育最有可能是( )
| A.用暴力推翻旧的统治秩序,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
| B.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
|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
| D.颁布宪法并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 |
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中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则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
| A.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的对象 |
| 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
| C.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有力工具 |
| D.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
|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尔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力点是( )
| A.经济的现代化 | B.器物的现代化 | C.制度的现代化 | D.精神的现代 |
老师发现小明考试作弊,想找他谈心,这时候老师可以引用孔子的主张是( )
| A.“因材施教” |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 C.“温故而知新” |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