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上述材料评论的是
A.联合国的建立 |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C.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 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
“20世纪70、80年代的苏联青年人都是出生于卫国战争之后,他们被告知自幼生活在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当长为青年人之后又被告知生活在‘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但“最发达”的社会制度却无法提供足够的生活用品;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从来没有机会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官僚的子女拥有无可比拟的机会,而普通人家的子女在社会的下层挣扎,连改善命运的机会也极其渺茫。……”上述材料表明
①军备竞赛加剧了苏联的经济负担②当时的苏联政治经济危机严重
③信仰丧失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④“腐败”问题困扰着苏联社会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老师还说:“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 B.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 |
C.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 | D.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
“他们是竭泽而渔”(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毛泽东曾经这样谈论苏联斯大林时期经济建设的教训。此处毛泽东所说的“渔”指的是
A.工业生产 | B.农业生产 | C.人民生活 | D.环境保护 |
20世纪20年代,苏俄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做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在这里“退一步”是指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放弃社会主义原则 |
C.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 D.放弃市场经济体制 |
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
A.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热烈欢呼 |
B.战时共产上义超经济剥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
C.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对 |
D.人们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不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