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改革的实践中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这条道路就是
| A.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 | B.确立土地承包关系 |
| C.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 D.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 |
学者顾则徐说:“西周封建,方国变为封国,得封则为国,无封则不为国,无封之国为外国(夷狄之国),朝下之国独立程度大大削弱,且国有爵等。”材料表明分封制( )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 B.形成了封国对抗中央的局面 |
| C.削弱了周王的统治地位 | D.推动了等级社会的形成 |
列宁认为:“就是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掌握它们”。新中国成立后,下列那一活动与列宁的这一思想相吻合()
| A.社会主义改造 | B.“大跃进”运动 |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建国初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调整 |
1945年7月,黄炎培老先生与毛泽东有一段旷世谈话,世称“新隆中对”。黄老说,一个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乃至一国都不能跳出这一历史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自信地说,已找到新路能跳出这一历史周期律,那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为跳出这一历史周期律,建国初期中共采取的措施有①建立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②建立村民自治民主制度③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梁启超著《立宪法议》指出:立宪政体“必民智稍开而后能行之”,“但行之在十年以后,则定之当在十年之前”,“故采定政体,决行立宪,实维新开宗明义第一事,而不容稍缓也”。梁启超“决行立宪”其根本原因是()
| A.资产阶级力量较小 |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
| C.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 | D.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
下面是世界银行关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报告表:从表格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有()
| 全世界 |
美国 |
欧共体 |
日本 |
| 1965年 2003700 |
698900 |
317570 |
91290 |
| 所占百分比 |
34.99 |
15.85 |
4.56 |
| 1993年 23112566 |
6259899 |
6279762 |
4214204 |
| 所占百分比 |
27.08 |
27.17 |
18.23 |
①欧盟的经济实力已超过美国
②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相对削弱
③日本和美国的差距缩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④资本主义世界已形成经济三足鼎立的局面
⑤欧美日三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
⑥美国经济发展呈下滑态势,欧日呈上升趋势
A. ①②③⑤⑥B. ①②③④⑥
C. ②③④⑤⑥D. ①②③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