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1988年—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2003年—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三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应的关键词,与之对应的关键词是
A.“粮票布票”、“信用卡”、“互联网” |
B.“合作社”、“包产到户”、“三下乡” |
C.“乡镇企业”、“民工潮”、“新农村建设” |
D.“国企改革”、“现代企业”、“股份制改造” |
据统计,20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的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该统计数据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之一是
A.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 B.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
C.资金少,技术力量极薄弱 | D.受到外国资本控制 |
观察下列示意图,促成1919年、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两度出现发展高峰的共同原因是
A.国家实现政治统一 | B.经济结构趋于完整 |
C.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 D.政府政策措施推动 |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军用企业;1899年投产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棉纺织企业。它们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B.都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C.都是“实业救国”思潮产物 | D.都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
《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A.中国失去关税自主权利 |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
C.外商企业享有免税特权 | D.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
“血钟一鸣,义旗四起,拥甲带戈之士遍于十余行省。”《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称颂的这次斗争爆发于
A.广州 | B.武昌 |
C.南京 | D.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