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
“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
.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贫富差距缩小
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
| A.分封制 | B.中外朝制 | C.三省六部制 | D.内阁制度 |
在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中,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愚民政策的是()
| A.推行郡县制 | B.颁布“挟书律” |
| C.实行土地私有制度 | D.实行三公九卿制 |
一古代算数例题:“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书中记载正确的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3、1又1/3、1、2/3、1/3只鹿。请问,这题算数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项特色( )
| A.年龄在鹿肉分配上的重要性 | B.古代中国人特殊的数学观念 |
| C.个人的地位由猎鹿活动决定 | D.不同爵位者的分配权利差异 |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 )
| A.分封制 | B.封建制度 |
| C.君主专制制度 | D.中央集权制度 |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
|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
|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
|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