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雅典公民推举梭伦为首席执政官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 B.巩固贵族的既得利益
C.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城邦统一 D.维护下层平民的利益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如“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种好稻好,娘好囡好”,“早稻水上飘,晚稻插齐腰”,“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以上五则农谚反映了

A.劳动人民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劳动人民懂得尊重自然规律
C.农业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
D.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下表选自库钦斯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一书。阅读下列数据信息,它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1820~1870年英国占世界工业和贸易的比重(%)

年份
占世界工业的比重
占世界贸易的比重
1820
50
27
1840
45
25
1850
39
22
1860
36
——
1870
32
25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C.英国丧失了贸易中心地位
D.英国主导了两次工业革命

布罗代尔在《15到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由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作者所指的“奇迹”主要是指

A.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C.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
D.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朝鲜内战爆发后,杜鲁门在一份文件中曾提到:“唯有通过行动显示美国的坚定意志,才能威慑苏联不在世界其他地区采取新的行动。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去保护我们帮助建立的国家……位于亚洲、欧洲和中东的与苏联相邻国家的人民对我们的信心将受到极大打击。”由此看出,美国的战略意图是

A.扶植盟国,实行“热战” B.扩张势力,巩固同盟
C.与苏对峙,实施“冷战” D.遏制苏联,称霸全球

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该论断

A.认为中国革命应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B.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
C.反映了新中国一定时期的外交策略
D.表明新中国奉行与第三世界结盟的政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