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山脊 | B.甲处的海拔约为358米 |
C.小河的流向是西北向东南 | D.小河的流向是东南向西北 |
全球变暖主要与二氧化碳的哪种性质有关
A.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 B.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
C.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 D.不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 |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下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 | B.①③② | C.③②① | D.③①② |
平均雪线高度
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 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
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 | 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 |
依图示资料可知
A.北半球高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
B.南半球中纬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
C.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
D.北半球高纬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 |
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下图所示对应关系。读图完成下列各题。(经线上纬度相差1度,约为111KM)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A.62°N--68°N | B.52°N--58°N | C.50°N—54°N | D.52°N—62°N |
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A.逐渐升高 | B.保持不变 | C.逐渐降低 | D.变化无序 |
郑板桥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破岩”说明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气候 | B.地貌 | C.生物 | D.水文 |
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 B.三叶虫→鱼类→恐龙 |
C.元古代→古生代→太古代 |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