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年代,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70年代,该厂有了较大发展,80年代因受外商排挤而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发昌机器厂的兴衰说明了
A.近代![]() |
B.中外合资才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唯一途径 |
C.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昙花一现 |
D.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直接威胁民族工业的生存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时 间 |
项目 |
||||
粮食 |
棉花 |
钢 |
煤 |
原油 |
|
1952年 |
163亿吨 |
1304万吨 |
135万吨 |
66亿吨 |
44万吨 |
1956年 |
192亿吨 |
1445万吨 |
447万吨 |
110亿吨 |
116万吨 |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与统计表所反映信息不相符的是
A.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 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突出成就
C.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围英军,轰动英伦三岛……。中国远征军出征的主要目的是
A.履行反法西斯的国际义务 |
B.保卫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的畅通 |
C.解救被围英军 |
D.协助印度、缅甸反抗日本法西斯 |
茅盾在《春蚕》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宝通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陈老爷的话不一定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油、洋布、洋纱……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有了小火轮以后,他自己田里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一天天不值钱,而且镇上的东西却一天天贵起来。”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 B.国民经济开始殖民地化 |
C.传统经济受到严重冲击 | D.中国经济已经破产 |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宋代城市商业发展”课题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下列素材,你认为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A.司马光主编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
B.“南海一号”沉船打捞出来的青花瓷片 |
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摹本 |
D.苏轼的《洞庭春色赋》手迹拓片 |
“据《福建通志》记载:就闽南十二个县的不完全统计,明清两朝未婚妻守节,为亡夫殉节等,明代有三百另七人,清代六百三十二人。其中受朱熹影响最深的同安、晋江、尤溪三县,在明代占二百另一人,清代占四百五十八人。晋江城郭的旌表贞节牌坊,触目皆是,有的两牌坊间仅距三尺。”下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程朱理学应对这一现象负责 |
B.理学与专制权力相结合的结果 |
C.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衰落 |
D.体现了理学的社会教育及示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