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了防止苏联独占朝鲜半岛,8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向斯大林提议,以北纬38度线为两国军队在朝鲜半岛对日军受降的分界线。随着美苏矛盾的激化,三八线由美苏对日受降分界线逐渐变成朝鲜两大政治力量的分界线。1948年8月15日南部成立大韩民国政府,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宋晓芹《苏联与朝鲜战争》
材料二
六方会谈是指由朝鲜、韩国、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共同参与的旨在解决朝鲜核问题的一系列谈判。会谈于2003年8月27日开始,到2007年9月30日为止,共举行过六轮会谈。
──摘自新华网
材料三
近年来朝韩关系发展回顾:

时间
事件
1990年9月
南北方第一次总理会谈,这是朝鲜分裂45年后双方首次最高级别会谈
2008年2月
韩国李明博政府推行“对朝政策三原则”导致朝韩关系不断恶化
2008年8月
朝鲜金正日会见了韩国现代集团会长玄贞恩,随后朝韩联合发表关于组织离散家属团聚、尽快重开金刚山旅游等5项交流事业的协议。
2010年11月
朝鲜和韩国在半岛西部海域有争议的北方界线附近发生交火。韩国称延坪岛遭朝炮击,这是朝鲜半岛停战以来最严重的冲突事件之一。美国旋即高调介入此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朝鲜半岛三八线的最初含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终导致朝鲜半岛分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主要国家解决当今重大国际问题的方式。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年来朝韩关系发展呈现出怎样的态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韩关系呈现该态势的主要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4分)在西方思想史上,一共出现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智者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在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西方的人文精神经历了产生.复兴到发展成熟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大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孕育出一个新的思想流派——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是智者的主要代表人物,“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是他不朽的名言。
材料二: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三: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
材料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一,法官便将有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请回答:
(1)请结合你的认识,谈谈材料一中的这句名言在当时的积极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文化现象,并指出这种文化现象的本质
(3)材料三中“新的历史条件”指的是什么?与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相比,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精神有了怎样的发展?
(4)材料四体现了什么进步的思想原则?依据你所学知识判断该引文的作者?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说明此原则在西方政治制度中的体现方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人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的哪些思想主张?这对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 “新”在何处。
(4)材料四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梁启超在1902年4月《与夫子大人书》中,他直截了当对康有为说:欲“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日本以讨幕为最适宜之主义,中国以讨满为最适宜之主义……满廷之无望久矣”。
梁启超自美洲考察归来后,……并激烈反对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他说:“若夫数百年卵翼于专制政体之人民,既乏自治之习惯,复不识团体之公益,惟知持个人主义以各营其私。……排满革命,实行民主共和还为时尚早。”
——上述材料均摘自于《从<新大陆游记>看梁启超思想的突变与还原》
材料二各省谘议员多数北上,集议如何进行立宪之法……其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词则甚激昂……系谓政府如再不允所请,则吾辈将倡革命矣。更不料清廷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各代表闻此乱命,亦极愤怒,即夕约集报馆中,秘议“同人各返本省,向谘议局报告清廷政治绝望,吾辈公决秘谋革命。并即以各谘议局中之同志为革命之干部人员。若日后遏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即竭力响应援助起义独立”。
——摘自丁文江编《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
(1)依据材料一分析梁启超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立宪派在推翻清朝统治中的作用。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在重建法国政体的过程中, ……国内大多数人士主张恢复第三共和国的体制,但是戴高乐主张实行彻底的改革。他认为,战后法国的伟大抱负应是恢复“大国地位”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建立一种能保证“国家的持续性,政权机关的稳定性,政府行动的有效性”的新体制……
大战结束初期,世人刚刚摆脱法西斯暴政的奴役和威胁,普遍向往民主和分权。同时,法国的重建需要得到美国的扶持和援助,戴高乐一贯坚持独立自主,……显然不是担任政府首脑的合适人选。因此,不仅戴高乐于1946年愤然辞职,同年10月通过的第四共和国宪法也全然没有接受他的政治主张。第四共和国基本上延续了第三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国家实权掌握在议会手中……总统不掌握实权……
……在最基本的政治体制问题上,政局不稳的局面非常突出,内阁走马灯似地更迭,短短的12年中更换了21届政府,其中最长的不过一年多,最短的仅2天。
1958年,法国出现统治危机,……戴高乐以改革政治体制为先决条件,于同年6月1日出任政府总理。
1958年9月28日,新宪法获得公民投票的批准,10月5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宣告成立。第五共和国实行一种半议会制半总统制的共和政体,最大的特点是最高权力由议会转到总统手中,总统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以总统为首的行政权力得到空前加强。……1958年12月,戴高乐当选为法国总统。法国政治体制的变革,既是法国国内外形势变化的产物,也反映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需要适度强化行政权力以有效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客观要求。
——摘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20世纪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法兰西从第四共和国到第五共和国政体的变化及原因
(2)从历史根源的角度,你怎么看待法兰西第三、第四共和国的弱化总统权力、强调议会主权的特点?

2011年10月,随着美国苹果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的离世。一句网络帖子迅速走红:“上帝有三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口,并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看世界的方式。”
材料一 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序言里,牛顿写道:理性力学应当是研究任何力所引起的运动和产生任何运动的力的科学。因此,本书被命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因为,自然哲学的一切难题都涉及通过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自然力,再通过这些自然力来解释其他现象。
材料二 爱因斯坦与牛顿的对话(虚拟)
爱因斯坦:你真伟大,你建立了牛顿力学框架体系,相对论中存在的问题都被你指了出来。
牛顿:你比我更伟大,相对论在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和量子力学一起,已成为近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包容了我的三条运动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
爱因斯坦:你我的理论都有瑕疵。
牛顿:哪有十全十美的理论,大家不用我们的理论,他们没有别的理论可用,圣人、神仙也要犯错误,你我都是凡人,你我的身躯已经溶入了自然界,但是,你我的灵魂还留在人间。
——毛民义:相对论网站
材料三 “科学”一词起源于中国古汉语,原意为“科举之学”。到近代日本翻译西方著作,翻译英文science的时候,引用了中国古汉语的“科学”一词,意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百度名片
(1)材料一中被“砸醒”后的牛顿的伟大发现是什么?(1分)牛顿的“众多发现”在人类文明史上产生了什么巨大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力学体系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他们留给人类的“灵魂”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近代意义的“科学”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