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唐代诗人秦韬玉,男,生卒年不详,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先为一宦官做幕僚,后从唐僖宗避难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著有《投知小录》三卷,《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十六首。
全诗以“贫女”的口吻述说了她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结合诗歌各联内容加以概括。(4分)
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说出其中的一种,并结合诗句进行简析。(3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时谪黄州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现,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请简要分析上阕三四两句的景物描写在写法上的特点。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诗的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阅读舒婷的《思念》,指出说法不够恰当的一项  (   )
思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少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琴弦,
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等待,
夕阳一样遥遥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
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A.诗的第一节用了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在“思念”牵缠中最真切动人的体验,那是美丽的惆怅和失望的茫然。
B.诗的第二节用了比喻与衬托相结合的手法:前两句用比喻,极言时间之长和距离之远,写出了“思念”的难以等待和可望而不可及的焦灼感;后两句用衬托手法,以“只有两颗泪珠”反衬思念之深。
C.诗的最后一节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点明中心,是全诗的“诗眼”所在。
D.全诗运用象征手法,以“缺少线条的挂图”等事物象征希望难以实现,表现也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之情。

阅读北岛《迷途》,对诗歌象征意义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迷途
沿着鸽子的哨音
我寻找你
高高的森林档住了天空
小路上
一棵迷途的蒲公英
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
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下
我找到了你
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A.“哨音”象征天使般的召唤,“森林”象征遮挡于前进道路的障碍因素。
B.“蒲公英”象征一时迷途的同伴,我与同伴一起找到追寻的目标
C.“湖泊”象征追寻的归宿,它是作者心目中美好的理想。
D.“你”“眼睛”象征着深不可测的湖泊和清清一碧的湖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