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8分)
资料一 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一个岛国,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将要放弃自己的家园,举国移民新西兰。图瓦卢将由此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进行全民迁移的国家。
资料二 “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
资料三 国家海洋局公报显示,近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年,高于全球海平面1.8毫米/年的上升速率。沿海地区的人居环境和经济建设将面临比洪水、海啸、风暴潮危害更大的风险。
(1)引起海平面上升的直接自然原因是 ;据材料一分析,使图瓦卢成为全球第一个“环境难民”国家的根本原因是_____ 。
(2)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后期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呈明显的_________ 趋势。导致该现象产生的人为原因主要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降低我国沿海地区因海平面上升而带来的风险,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对策建议。(至少说出三点)
如图是我国东部某日8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在该系统控制下,A处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影响B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在该系统控制下,B处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
(2)C、D、E、F四地中,即将发生明显天气变化的是________,原因是该地将受到________的影响,届时将出现_________天气,当此天气系统过境后,天气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影响我国东部的天气系统叫____________,其产生的天气过程较之一般锋面产生的天气过程________。(填“温和”或“强烈”)
(4)图中G处的风向为________。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0分)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
②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⑨________。
(2)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由于_____随季节变化而移动。每年4月~5月,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是( )
A.向南移动 B.向北移动 C.向高纬移动 D.向低纬移动
(3)下列现象所出现的时间与图示的时间相符的是(双选)( )
A.我国东南沿海台风频繁 B.亚洲高压势力强大
C.华南开始进入雨季 D.印度一带盛行东北季风
(4)试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说明下列现象产生的原因:
①巴西高原干湿季节明显交替:_______; ②意大利罗马冬雨夏干:______;
③西欧终年温和湿润:_____________。
如下图是以极地为中心的地球自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
(1)此图表示________(日期)前后的光照情况。
(2)此时A点是_____时,A、B、C三点白昼最短的是_____。
(3)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___,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___。
(4))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的甲地为鞍山钢铁公司,乙地为宝山钢铁公司。其钢铁工业基本形成一定的工业地域。这种工业集聚的最终目的是______(单项选择),带来的好处可能是__ __(单项选择)。
A.提高企业知名度 | B.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
C.扩大再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 D.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 |
(2)图中①②③箭头均表示__________的运输方向,箭头④表示从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等国进口的__________。
(3)从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看,两个钢铁厂的区位优势分别是: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乙钢铁厂区位选择可以看出,现代工业生产__________对工厂的区位影响逐渐加强,而___________对工厂的区位影响逐渐减弱。
读“美国本土和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中部地区从农业地域类型看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的不利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国东北地区的乳畜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