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 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
和30%。若此时从岛外引入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
则F1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A.57% | B.52% | C.48% | D.43% |
如图a、b、c、d表示某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箭头表示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d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
B.a和c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
C.c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2的能量就越少 |
D.b的含量增加将减缓温室效应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便为食,则它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
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
研究人员在对甲乙两个不同的生太系统调查后发现,两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总能量相同,甲生态系统只有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乙生态系统则有初级、次级、三级和四级消费者。如果其他的因素都一样,则下列选项叙述正确的是
A.甲生态系统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乙生态系统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 |
B.甲、乙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都大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 |
C.甲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都小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但乙生态系统则相反 |
D.乙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都大于甲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 |
右图表示从光裸的岩地上最终演替出森林的相关曲线,其中Ⅰ和Ⅱ曲线的描述全都正确的是
A.Ⅰ为土壤中的有机物量,Ⅱ为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程度 |
B.Ⅰ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Ⅱ为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 |
C.Ⅰ为群落呼吸消耗有机物量,Ⅱ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
D.Ⅰ为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Ⅱ为群落垂直结构的层次性 |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有学者以“生产力假说”来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认为是高生产力造成高的物种丰富度。研究者在某山区研究发现,其生产力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且海拔高度与物种丰富度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判断下列哪个叙述正确
A.生产力最高的地区是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区 |
B.海拔1 000 m处物种丰富度低而生产力高 |
C.高海拔地区的生产力比低海拔地区的高 |
D.此研究结果支持“生产力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