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傅先伟说:“在金融危机之时,希望各宗教团体从宗教信仰的角度帮助信教群众提升信心,寻找心灵抚慰”,“心灵的‘环保’会带来国家的大和谐、民生的大改善”。这反映了在我国
| A.宗教界认识积极宣传无神论,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
| B.宗教界人士积极引导信教群众爱国爱教,服务社会 |
| C.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
| D.宗教界人士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
中国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思想,成为西方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有力的思想武器。这表明 ( )
| A.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 | B.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
| C.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排斥 | D.有民族特色 |
20世纪50年代,我国音乐学院的学生练习的曲目大多是外国音乐家的作品。在上海音乐学院读书的一些拉小提琴的年轻人决心创作出中国人自己的作品。他们以发展民族音乐为使命,创作出了感动全世界的经典曲目——《梁祝》。这首反映中国古老而美丽传说的乐曲,用交响乐的形式展现了中华文化鲜明的风格和特点,成为通过文化融合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这说明要以中国人容易接受的形式实现文化创新,就必须 ( )
| A.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
| B.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
| C.推崇外来文化 |
| D.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成果时,我们必须做到( )
①博采众长 ②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筛选优劣,辩证吸收 ④奉行“拿来主义”,全盘吸收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对文化交流和继承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文化交流不需要继承 | B.文化继承可以离开交流 |
| C.文化交流和传播是同步进行的 | D.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基础上发展 |
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但封建社会有片面强调“愚孝”,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桎梏。为此我们应这样对待传统文化( )
|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B.赋予它新的时代精神 |
| C.对其加以融合、交流 | D.全盘抛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