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较雄厚 | B.气候条件较优越 | C.土地资源较丰富 | D.劳动力较充足 |
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 | B.科技投入较大 | C.劳动生产率较高 | D.劳动力价格较低 |
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需
A.加大科技投入 | B.扩大种植面积 | C.增加劳动力投入 | D.加大化肥使用量 |
读iPod产业链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根据图中信息,该类工业的指向型为()
A.市场指向型 | B.技术指向型 |
C.劳动力指向型 | D.原料指向型 |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各零部件因在生产上的联系而自发地集聚 |
B.iPod产品组装在中国完成得益于铁路、水运等交通的迅速发展 |
C.该工业为寻求最优区位,形成工业分散的现象 |
D.此类工业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长 |
同等级铁路平均每千米工程量和造价最高的是()
A.哈尔滨一沈阳段 | B.太原一石家庄段 |
C.郑州一徐州段 | D.广州一深圳段 |
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的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甲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 | B.劳动力 | C.技术 | D.交通 |
由上图可知()
①I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②伴随着产业转移的过程,II、Ⅲ类国家污染可能加重
③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I类国家
④市场是产业升级的动力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我国在产业调整中应该()
A.加快乙类产业的引进,推进工业化进程 |
B.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
C.与I类国家分工合作,集中发展甲、乙两类产业 |
D.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转移 |
下表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据表回答下列各题.
年平均气温(°C) |
年降水量(mm) |
1月平均气温(°C) |
夏季平均气温(°C) |
生产成本(元/千克) |
|
中国某产区 |
8~12 |
490~660 |
-1~-8 |
19~23 |
0.64 |
美国某产区 |
15~17 |
470~520 |
6~8 |
18~21 |
2.05 |
北半球最适宜区 |
8~12 |
560~750 |
>-14 |
19~23 |
1.20 |
表中的美国芹区最可能位于()
A.30°N-40°N西海岸 | B.30°N-40°N东海岸 |
C.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 D.五大湖区 |
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
②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
③夏季光照条件较好
④劳动力成本较低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下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下图(图中箭头的粗细表示量的大小)内容相符的是()
A.美国东北乳畜业 | B.亚马孙平原的热带迁移农业 |
C.亚洲的水稻种植业 | D.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