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 000多个。据此回答下列各题。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①加剧了长江洪涝灾害 ②生物物种增加
③加剧了土壤盐渍化 ④湖泊环境容量减小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应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措施有
①扩大水田面积 ②退耕还湖
③加强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 ④禁止在长江采沙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图为针对我国地势低洼积水区开发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该农业生产模式适宜推广的地区是()
A.三江平原 | B.珠江三角洲 | C.华北平原 | D.长江中下游平原 |
该农业生产模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A.鱼塘水质将转化为咸水 | B.导致严重的农药污染 |
C.因地制宜,减轻水涝 | D.可降低区域整体海拔 |
“高跷树”根部裸露是因为该地()
A 降水丰富,便于树木吸收水分
B 风浪巨大,导致根部土壤侵蚀
C 冻土深厚,根部不易深入土壤
D 积雪掩盖,利于树木安全越冬
下图为南纬30.5°,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2.5°、坡向朝北的地表随着太阳直射点移动获得太阳辐射量的统计图,完成下列小题。当太阳辐射量为N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能是()
①0°②12.5°S③23.5°S④18°S⑤23.5°N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④⑤ |
M对应的日期可能是()
①12月1日前后②3月21日前后③9月23日前后
④1月14日前后⑤12月22日前后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④⑤ |
右图是模拟某地貌的形成小实验:将小米沿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观察堆积体的形状特点。此实验主要是探究()
A.风力的搬运作用 | B.流水的搬运作用 |
C.流水的堆积作用 | D.风力的堆积作用 |
在澳大利亚大陆中部地表分布着一块巨大的独体岩石,对这块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巨大岩石,至今科学家仍未破解其确凿的出处来源。有学者就该巨大岩石的形成,用下图显示了其过程,若此图示是成立的,其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A.d-b-c-a | B.b-c-d-a |
C.c-b-a-d | D.c-a-d-b |
读下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回答下列各题。图中甲河河口附近海域的洋流可能是( )
A.日本暖流 | B.东澳大利亚暖流 |
C.秘鲁寒流 | D.加利福尼亚寒流 |
当该地区地下潜水得到补给最多的时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
B.地球在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 |
C.巴西热带草原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
D.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沙尘天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