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3年底,经济形势刚有好转的时期,就已有人怀念自由市场经济,一位国会议员甚至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大国崛起·美国》)这位国会议员的主旨是
| A.讽刺希特勒、墨索里尼独裁 | 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
| C.借纪念林肯诞辰之机讽刺挖苦 | 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联邦政府权力 |
1895年,康有为等维新派创办宣传维新变法的报刊《中外纪闻》并在北京建立政治团体——强学会,但不久就被清政府查封,其根本原因是这一刊物和这个团体()
| A.损害了洋务派的威信 | B.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
| C.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 | D.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 |
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
| 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 |
| B.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 |
| C.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投身维新运动 |
| D.康有为提醒国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完全保留,不得改变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
|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
康有为对中国近代政治变革产生的影响是()
| A.率先提出实行君主立宪主张 | B.批判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的腐朽思想 |
| C.提倡西学,否定传统的儒家思想 | D.反对共和革命,维护清朝专制统治 |
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的作用不包括()
| A.启发民智 | B.为变法组织力量 |
| C.制造舆论 | D.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