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3年底,经济形势刚有好转的时期,就已有人怀念自由市场经济,一位国会议员甚至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大国崛起·美国》)这位国会议员的主旨是
A.讽刺希特勒、墨索里尼独裁 | 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
C.借纪念林肯诞辰之机讽刺挖苦 | 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联邦政府权力 |
如图,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货款 |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
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增加12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
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 | 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
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 | 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 |
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
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 |
B.紧缩货币出新招 |
C.减税减支零通胀 |
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 |
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 |
B.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 |
C.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 |
D.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 |
《华盛顿邮报》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 ”、“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 D.普京执政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