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北方某城镇周围农业布局图”,回答问题。
(1)在A、B、C、D四处发展棉花、水果、蔬菜和乳牛生产,则:
①A处宜发展________,因为这里地形________,耕地面积________。
②B处宜发展________生产,其自然条件是靠近________,社会经济条件是接近________。
③C处宜发展________生产,既靠近________,交通便捷,又靠近________,为市民提供新鲜农产品。
④D处宜发展________生产,因为________地形不便耕作。
(2)如果在D处发展种植业,最好按照等高线修筑梯田,这样不仅可以扩大________,也有利于________。
(3)这里的蔬菜区为了满足城镇居民冬季也能吃到新鲜蔬菜的需求,应根据________的原理,推广________生产,以改善作物生长的温度、光照、湿度、通风等因素,生产反季节蔬菜。
阅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长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从自然环境角度,评价其通航优势。
(2)图a中鲁尔工业区和图b中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区均拥有发达的钢铁工业,试归纳两地工业形成和发展的共同的区位优势。
(3)简述全球大气环境问题对鹿特丹港所在国家的直接影响。针对此大气环境问题应采取的积极措施有哪些?
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甲图①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__________。乙图中的②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
(2)②地所在国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出现了国内人口迁移高潮,其迁移方向是________,迁移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P城所在区域是世界最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春去春又回”的景象,即早期在丰富的________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后因耗能高、运输量大和污染严重而出现衰落,现因政府采取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措施又“重震雄威”。
(4)丙图中的Ⅰ、Ⅱ两人口变化曲线,能反映乙图P城城市人口变化过程的是______线,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印度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和中国的沪宁杭工业区图
材料二:太湖平原与东北平原农业相关要素比较
太湖平原 |
东北平原 |
|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
0.07 |
0.31 |
谷物年产(千克/公顷) |
12414 |
4916 |
(1)根据材料一信息,比较两个工业区的工业区位条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针对沪宁杭工业区在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近年来采取的措施有:
A.建设西气东输工程 | B.扩建大亚湾核电站 | C.从国外大量进口铁矿资源 | D.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
E.通过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 F.提高能源利用率。
(3)从岛屿类型看,P岛为________岛,随时间推移,其将首先与______岸相连。请指出该岛及其面积的扩大对上海市发展的影响。
(4)太湖平原的谷物单产远高于东北平原,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太湖平原自古就是国家的粮仓,通过京杭大运河向北方地区输送了大量的粮食,但近些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粮商却频频到东北调粮,南粮北上逐渐被北粮南下所取代。请结合两地的人均谷物占有量,分析这些转变的原因。
下图为某城市两个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该地盛行南风。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东部工业区的选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为什么?
夏天这天正午时刻,在埃及南部边陲的尼罗河第一大瀑布附近某点A,垂直于地平面的木棍不会投下影子。就在同一时刻,向北数千千米以外的另一点B,有一垂直于地平面的木棍投下的影子长度刚好与木棍长度相同。如图。早在1764年,地理学家埃拉托色尼就注意到这一现象,并据此测量出地球的周长约为40000千米,请问A B 两点的球面距离约为_______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