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最后的绝招
聂鑫森
“面人雷”,当然姓雷,但叫什么名字,谁也不清楚。北地口音,六十来岁的样子,骨格清奇,黄面短须,双眼特别锐亮,像鹰眼,有点冷。他是吃捏面人这碗饭的,在这个广场捏面人差不多有一年了,只要不下雨不落雪,“面人雷”就会准时出来设摊。
行头很简单:一个小木箱,里面放着捏面人的原料和工具;一个可收可放的小支架,上面挂着一个纸板,正中写着“面人雷”三个大字,两边各写一行小字:“为真人捏像;继绝技传家。”——这是一种顶尖的绝技,对着活人捏像,捏谁像谁。他捏面人很快,顾客站个十来分钟就行了,称得上是“立等可取”。顾客满意了,给十块钱;觉得不像,他不取分文,而且立刻毁掉,再不重捏——这样的情景似乎从没出现过。他捏面人,先是几个手指翻飞,刹时便成型,再用小竹片、小剪刀和细铁签修一修,无不形神毕肖。
闲空时,“面人雷”会安静地坐下来,手里拿着面粉,两只眼睛左瞄右瞅,专捏那些有特点的人物。真正有特点的人物是那些“老江湖”:算命测字的“半仙”,耍解卖艺的赤膊汉子,硬讨善要的乞丐,打锣耍猴的河南人……当然,他也捏那些在广场游荡乘机作案的小偷,江湖上称这类人为“青插”;专弄“碰瓷”的骗家,手里拎着瓶假名酒,寻机让人碰落摔碎,然后“索赔”……捏好了,悄然放入木箱,秘不示人。
这么大的广场,这么大的人流量,各类案子总是会发生的。
负责车站治安的铁路警察,常会秘密地把“面人雷”找去,请他帮忙破案。
“面人雷”会把那些涉案疑犯的面人拿出来,冷冷地说:“你们只管抓就是,错不了。”他们知道“面人雷”是靠这门手艺吃饭的,便要按人头给钱。“面人雷”说:“这算我的义务,免了!只是……请你们保密,给我留碗饭吃。”
小偷抓了。“碰瓷”的抓了。那些面人捏得太像了,一抓一个准。
这是个秋天的深夜,无星无月,风飒飒地刮着。
“面人雷”睡得正香,门栓被拨开了。屋里突然亮起灯,被子被猛地掀开,三条大汉把“面人雷”揪了起来。
“面人雷”立刻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他很镇静:“兄弟,总得让我穿上衣服吧,风冷人哩。”
其中一个年纪较大的汉子,脸上有颗肉痣,说:“老哥,是你把我们出卖给了官家,你应该懂规矩,今晚得做了你!”
“面人雷”笑了笑:“兄弟,你们误会了,谁使的绊子呢?”
“老哥,没有不透风的墙,你老老实实跟我们走一趟。”
“我这一把年纪了,死也不足惜。兄弟,我捏了一辈子的面人,让我最后为自已捏一个吧,给老家的儿孙留个念想。不必担心一个年老力衰的人,还能把你们怎么样。”
他们同意了。
“面人雷”打量了他们几眼,说:“谢谢。”然后便拿出一大团面粉和工具,坐在桌前,对着一个有支架的小镜子捏起来。三个人坐到一边去,抽着烟,小声地说着话。
“面人雷”很快就捏好了,是他的一个立像,有三寸来高,右手拿着小竹片,左手握拳。底座边刻着一行字:手中有乾坤。面人雷自捏像。
那三个人拿着面人轮流看了看,随手摆在桌子上。
……
两天后,在二十里外的一条深渠里,发现了“面人雷”的尸体,脖子上有深深的刀痕。
公安局刑侦队队长,是个年轻人,业余喜欢搞雕塑。他把“面人雷”的自捏像放在办公桌上,关起门看了整整一天。他发现那支小竹片的尖端,正对着那只握着的拳头,而那拳头从比例上看略显硕大,似乎握着什么东西。“手中有乾坤”?他小心地掰开了那个拳头,在掌心里出现了几个极小的面人!在放大镜下一看,眉眼无不清晰,那个脸上有颗肉痣的汉子,是个黑道上的头目,曾因诈骗坐过牢。“面人雷”在临死前,给这几个家伙捏了像!
这几个疑犯很快就被抓捕归案。
追认“面人雷”为“烈士”的报告也随即批复下来了。
追悼会开得非常隆重,正面墙上挂着“面人雷”的遗像——是那尊自捏面人的放大照片。
挽联是这样写的:
手中有乾坤,小技大道;
心中明善恶,虽死犹生。
.小说结尾的挽联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结合文本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1)“面人雷”会把那些涉案疑犯的面人拿出来,冷冷地说:“你们只管抓就是,错不了。”
(2)“面人雷”笑了笑:“兄弟,你们误会了,谁使的绊子呢?”
.有评论家认为:“聂鑫森是关注人们精神寄托、关注人性的小说家。枯荣起落沧桑岁月中不泯的人性良知,他看得很珍贵。”这一特点在本文中是否有所体现?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揣摩加点的词语,回答问题: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轻松”“舒展”与前文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连用这几个动词对表现文章的内容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地说道……(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为什么还是“感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年轻的国旗
  (1)这是由陈九先生讲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2)小镇只有一所大学,不大,但哪个国家的学生都有。中国来的一共五名,巧了,全是女生,名付其实五朵金花。珍妮是她们的头儿。五朵金花同吃住同进出,像一家子出来的。其实就是一家子。
  (3)学校每年春天搞一次隆重的国际街坊节。在小镇主要街道、广场上,让各国来的师生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当街展示自己国家的食品和工艺品。到那天,各界名流与方圆多少里的男女老幼都会来凑热闹,在此欢歌笑语,尽情玩乐。
  (4)五朵金花耐不住好奇,头天就跑上街看街坊节的准备情况。她们要挑选有利地形。来个穿旗袍炸春卷,外加毛笔字,够中国的吧?几个姑娘这儿走走那儿看看,嘻嘻哈哈,踌躇满志。突然一个姑娘说,好像,我好像没有看到中国国旗。广场上空飘满各色国旗,赤橙黄绿青蓝紫,她们一面面数过,就没中国的。咋回事?
  (5)姑娘们一下子懵了,她们此刻感到国旗对自己竟如此重要。珍妮的脸涨得通红。像国旗那么红。现在只有一个办法,找校长当面问清楚。找校长?对。珍妮拔腿要走,等等,咱们一块去。姑娘们捆成一捆儿,碧草蓝天,斜阳映着她们匆匆的背影。
  (6)白发苍苍的校长先生面对为何别的国旗都有,却偏没中国国旗的提问,很显窘迫。是吗?让我了解一下,保证尽快答复你们。好,珍妮说,明天是街坊节,我们就在这儿等。五朵金花走出办公室,在门前的草坪上坐下来。天角渐渐泛红。
  (7)春日黄昏那么短暂,像脸盆里的水,洒洒就没了。当校长走出办公室,夕阳已在天边闪烁。校长对姑娘们说,校董们大都同意悬挂中国国旗,并为这个疏忽向中国同学道歉。明天一早,你们会在广场上看到中国国旗的。真的吗?真的。
  (8)那本该是个安详的夜晚,人在心愿满足后睡得最甜。万万没想到,珍妮她们突然接到校长秘书的电话。秘书说,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一面中国国旗——我只是说,我找不到中国国旗。如果我借你一面你会挂吗?珍妮问。你有?对,我有。当然,当然挂。好,一言为定,明天一早广场上等我。
  (9)你有国旗?姑娘们把珍妮围起来。咋不早说?害我们紧张了半天,死多少细胞!珍妮红着脸低下头,憋了好一会儿才说,对不起,我没有,可我不信就找不到一面国旗!姑娘们立刻打电话到北京,到纽约,到所有可能有国旗的地方,最后终于联系上位于波士顿郊外的哈佛大学中国同学会。怎么给你们?电话里的人问珍妮。麻烦你把国旗放在你家门前的信箱里,我这就去取。珍妮,你疯了?珍妮笑笑,开车单程五小时,争取九小时赶回来。你们明儿一早直接在广场上等我,别忘了帮我带上旗袍和化妆盒儿,咱广场见。
  (10)不知那一夜姑娘们是如何度过的。特别是珍妮,迷过路吗,吃没吃罚单,饿不饿,打盹儿了没有?可以确定的是,太阳升起时,广场上的中国姑娘是五名,一个也不少。珍妮把鲜红的中国国旗交到校长手里。就在校长秘书升旗的瞬间,姑娘们一字排开,请校长为她们在国旗下合影。一,二,校长喊着。等等!珍妮挽起身旁两位姑娘的手臂。接着,她们每个人都相互挽起手臂。现在可以了,校长先生。
  (11)清晨很美,像一支奏鸣曲,随风飘荡。
1.第(2)段中“名付其实”一词有一错别字是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
2.请具体说明第(3)段在文中的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7)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珍妮两次脸红的原因各不相同,第(5)段中的“珍妮的脸涨得通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9)段中“珍妮红着脸低下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全文看,对标题“年轻的国旗”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年轻的姑娘们让国旗在异国的小镇上第一次升起。
B.年轻姑娘们的行动表明她们就像那面飘扬的国旗。
C.国旗在小镇的清晨升起,为小镇增添了勃勃生机。
D.国旗是祖国的象征,预示着伟大祖国的勃勃生机。

6.姑娘们为国旗所付出的努力,哪一点最令你感动?说说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莫扎特的造访
赵丽宏
  ①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可以把你引进天堂,音乐家也有烦躁不安的时候。但是,有一位音乐家例外,那便是莫扎特。
  ②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家的音响中正播放着莫扎特的《F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妻子在读一本画报,儿子在做功课,音乐对我们全家都没有妨碍,尤其是像莫扎特第一钢琴协奏曲这样的作品,我们三个人都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各自做自己的事情。
  ③我曾经告诉儿子,莫扎特写这部作品的时候还不到l0岁。儿子睁大了眼睛,惊奇地问:“真的?他是天才?”“是的,是天才,他是上帝派到人间传播美妙音乐的天才。”我这样回答儿子。
  ④l0岁的莫扎特,心里没有任何阴霾,没有忧伤和恐惧,只有对未来的幻想和懂憬。一切都明丽而鲜亮。莫扎特把童年时代的梦幻都倾吐在他的音乐中了。我喜欢这样的音乐在我周围幽幽地回荡。从钢琴上蹦跳出的音符,轻盈而圆润,犹如一滴滴晶莹剔透的雨珠,从冥冥的天空中落下来,在宁静的空气中闪烁飘荡。你看不见它们,接不住它们,却真切而优美地感觉到它们的存在,感觉到它们在轻轻地拨动你的心弦。它们滴落在任何地方,都会反弹出清幽脆亮的回声。美妙的旋律无所不至,仿佛是春天的微风从草地上拂过,没有什么能躲过那柔情的手指的抚弄。闭上眼睛,你就可以看见那些在微风中颤动的野花,还有在花瓣上滚动的露珠;小小的蝴蝶扇动着它们的彩色翅膀,从这片草叶上,飞到那片草叶上,终于在一朵金黄色的小花上停下来,微微喘息着,让湿润的风吹拂那对美丽的翅膀……
  ⑤我问儿子,在莫扎特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旋律中看到了什么。儿子说:“我看见一个金头发的孩子在弹琴。他坐在花园里,身边有很大的喷泉,喷出银色的水花,漫天飞舞。”妻子说:“我看见一条小溪在绿色的山坡上流淌,小溪里都是五彩的石头。”儿子笑着总结:“有喷泉,也有小溪,还有春天下雨时在树林里听到的声音。”
  ⑥说完话,我们仍然自己做自己的事情。除了音乐,家里没有其他声音,然而世界上一切美丽的音响都在我们小小的家中回荡……有莫扎特的音乐陪伴着,家里是多么安静多么美好,连阴郁的天气我们也能感受到阳光灿烂的情调。
  ⑦我告诉儿子,莫扎特离开人世时,两袖清风,一无所有,他甚至没有为自己留下买一口棺材的钱。在风雪中,他被不认识的人埋葬在谁也不知道的地方。人们甚至无法在他的墓地上献上一朵小花。
  ⑧“他为什么那么穷?”儿子的目光里饱含着困惑和不平。
  ⑨“因为那时音乐不值钱。”我的回答无奈而黯然。
  ⑩这时,我们的耳边充满了莫扎特的音乐,是他的最后一部交响乐《第四十一交响曲》。
  那是蓝色的海水,平静地冲洗着沙滩;那是人心和天籁的融和,是超越时空的预言,是不死的灵魂在呼吸。天地间回响着那永恒的潮汐,无穷无尽……
  (11)“钱算什么?”儿子突然喊道,“钱会烂掉,音乐活在人的心里!”我和妻子相视一笑
  (12)在音乐的流水声中,我们狭小的屋子变得无比宽阔,所有的墙壁都消失了,可以看到最遥远的风景。莫扎特像一个目光平和的天使,在我们的前方翩翩地飘行。我们幻想中所有美丽的地方,他都能引导我们抵达……
  (13)莫扎特,谢谢你的造访
(选自《散文》,有删改)
1.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11)段中写道:“我和妻子相视一笑。”说说你对这“一笑”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句“莫扎特,谢谢你的造访”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探究莫扎特音乐给听者带来了哪些人生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全文后,你觉得莫扎特的音乐有哪些特点?请根据这些特点,描写你在他的音乐中可能“看到”的画面(要求和文中描写的画面不重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子贡的语言艺术
高广永
  子贡喜欢扬人之善。有一次跟孔子在一起闲谈众弟子的学习情况,师徒有这样一段对话:
  “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意思就是:你跟颜回相比谁更优秀呢?子贡就回答:我端木赐哪里敢跟颜回比呢?颜回听说一件事便能推知十件事,而我只能推知两件事情罢了。孔子说:是不如他,我赞同你说的,不如他。从这一段对话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子贡的品格,不矜功更不矫情,把自己的身段放得很低,却把别人的成绩说得极高,其实在这种谦逊的情况下不会使自己变得渺小,反而会让你的形象高大起来。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叔孙武叔诋毁孔子的为人和学问。这话传到了子贡的耳朵里,子贡便对叔孙武叔说:“这样做是没有用的!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德好比是个小土丘,还可超越过去,仲尼的贤德好比太阳和月亮,是无法超越的。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对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是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这段话不仅表现了子贡对老师孔子的仰慕和尊敬之情,更体现了子贡高超的语言艺术。只有寥寥数言便让孔子的形象如日中天,有谁能再用别的比喻超过孔子的高度呢?
  还有一次,弟子们认为孔子有学问有境界,可就是不愿出来做官做事,不愿为天下所用,所以就公推子贡来劝说老师孔子。子贡与孔子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子贡日:“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见到孔子并没有直接劝说孔子应该以天下苍生为念一类的官话套话,那样也许一句话就让老师给堵了回去。子贡先是跟孔子打起了比方,他说:这里有一块精美的玉,是把它藏在柜子里呢,还是让那些识货的商人把它卖了呢?孔子就回答说,要卖,要把它卖了啊。我是等待着那些识货的人来,等到那些真正认得美玉的人来买啊。这是很重要的。孔子并不是不愿意出来为天下做事,而是等待时机。要用,但是要有选择地用。古代人用玉比喻君子,君子的品格像玉一样温润华美。这种赞美会让所有的人都笑逐颜开的,想来孔子也是不能免俗的。一句话就能让老夫子开心不已,这水平也许只有子贡有吧。先把您老人家的耳朵给理顺了,心情自然就会大好,再跟您说点什么,也不会招致一顿猛烈的回击了,对话的双方把自己的意思都表达出来,而且还都能开开心心,这正是子贡所具有的高超的谈话艺术。
1.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子贡的语言艺术”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说明“子贡的语言艺术”,作者列举了三个事例来进行说明,请你简要概括这三件事并说明还各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贡除了具有高超的语言艺术外,他的品格也令人称道。从文中来看,他有怎样的可贵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工具。读罢此文你有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复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选自杨振宁《邓稼先》)
1.文章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文章内容,你认为邓稼先的手是否会颤抖?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不能走。”简短的话语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