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长江的双季稻种植②河套平原的粮棉种植③新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产④济南郊区的乳畜业。决定上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 A.①热量 ②水源 ③光照 ④市场 | B.①水源 ②地形 ③热量 ④市场 |
| C.①地形 ②国家政策 ③土壤 ④科技 | D.①土壤 ②热量 ③地形 ④国家政策 |
读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人口及耕地分布对照图,回答下题。
下列说法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
| A.北方水土资源搭配最佳 | B.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 |
| C.耕地面积南方多于北方 | D.人均耕地南方不到北方的1/2 |
造成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两地( )
| A.河流、湖泊数量差异大 | B.年降水总量差异大 |
| C.植被覆盖率差异大 | D.年蒸发总量差异大 |
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循环经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读“我国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完成下题。
下列对图中循环经济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 |
| B.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废弃物零排放,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
| C.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降低环境污染 |
| D.在农业中推行循环经济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并增加就业机会 |
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①提高经济效益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④促进地区农业专业化生产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中共十八大报告论述了“生态文明”,并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据图完成下题。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是
| A.经济可持续发展 | B.社会可持续发展 |
| C.生态可持续发展 | D.文化可持续发展 |
下列人类活动中,符合“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理念的是
| A.退耕还林还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
| B.扩大地下水开采,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
| C.围湖造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 |
| D.全面关停重化工业,大力治理环境污染 |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为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读图回答下题。
2000年~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
| A.1300米以下地带 | B.1300~1900米地带 |
| C.2500米以上地带 | D.1900~2500米地带 |
2000年~2008年,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
|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
| 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
| 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
| 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下题。
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
| 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 |
| 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 |
| 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 |
| 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 |
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 A.小农经营 | B.集约化程度低 |
| C.商品率高 | D.科技水平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