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博。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该历史事件记载于

A.《诗经•国风•秦风》 《春秋•鲁桓公十八年》
B.《诗经•国风•秦风》 《战国策•秦策》
C.《战国策•秦策》 《史记•秦始皇本纪》
D.《战_策•秦策》 《史记•商君列传》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你是中国秦朝丞相,当你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最大分歧是

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 B.“郡县制”与“元首制”
C.“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 D.“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


《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

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C.极大地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 D.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


中国古代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这位大臣实际上主张

A.反对郡县制 B.反对分封制 C.改革中央官制 D.建立中央集权制


“文艺复兴是科学家和艺术家的时代,但也是世界探险家和航海家的时代”,正确的解读是

A.发生的时间大体吻合 B.发生的地点大致相同
C.所产生的作用完全一致 D.人文主义在起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