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N、S为南北极点,P、Q是晨昏线与某一经线圈的两个交点,K、L位于晨线与昏线的中点,P、K两地经度差15°。P点纬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K、L两点的纬度值分别是
| A.0°、0° | B.23°26′、23°26′ |
| C.0°、23°26′ | D.23°26′、0° |
图中Q点的昼长可能是
| A.8小时 | B.14小时 |
| C.16小时 | D.24小时 |
关于P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南移时,N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
| B.P点的最高纬度是90°,最低纬度是0° |
| C.P点纬度最低时,N点昼最长 |
| D.P点与Q点运动方向相反 |
该图表示世界四个地点的气温降水状况,其气候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温带海洋性气候 | B.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
| C.③—温带季风气候 | D.④—热带季风气候 |
读下图, 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使杭州的天气呈现多变的现象。下列天气图依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③ | C.③④①② | D.③②①④ |
试题纠错
表1是36°N~38°N两地的日平均日照时数(多年平均,单位:小时)统计表,两地海拔均低于100米。分析回答7—9题。
①地7月份日平均日照数明显低的原因是()
| A.太阳高度角小 |
B.昼短夜长 |
C.气温较高 |
D.降水丰富 |
②地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
B.亚热带季风气候 |
C.地中海气候 |
D.温带海洋性气候 |
①地最可能位于()
| A.大陆东岸 |
B.大陆西岸 |
C.大陆内部 |
D.青藏高原 |
下图为30°S附近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海平面以下地层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如图所示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河流此时正值汛期 | B.盛行西南风 |
| C.四地中丙地水能资源最丰富 | D.山麓落叶阔叶林叶落满地 |
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向斜成山 | B.①处可找到石油 |
| C.该地地貌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 D.该地可能形成喀斯特地貌 |
图中,AB为晨昏线的一段,A是晨昏线与70°N的切点,B是晨昏线与北纬X°的交点,该日X°纬线圈上的昼弧和夜弧之比为5:7,B点太阳高度最大时,北京时间为10点,据此完成3—4题。
若A点向南移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沙昼短夜长,且昼在变短 |
| B.全球极昼、极夜范围在增大 |
| C.X纬度上的人们看到日出东北方 |
| D.此时A地吹东北风 |
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A.20°S,135°W | B.20°S,150°E |
| C.20°N,135°W | D.20°N,150°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