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下面这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当shǔ( )光轻抚着大地时,校区便鲜活起来了,花儿更加妩媚( ),树叶儿更加青葱( ),操场上人头cuán( )动,教室里书声琅琅……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A.曙 mèi cōng 攒 | B.署 mèi chōng窜 |
C.曙 méi cōng窜 | D.署 méi chōng 攒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参(cān)差 狡黠 (xiá) 蟠(pán)龙 言简意赅(gāi)
B.孱(chán)弱 殷(yān)红 踉(niàng)跄 自怨自艾(yì)
C.阔绰(chuò) 冗(rǒng)杂 禁锢(gù) 众目睽睽(kuí)
D.匀称(chèn) 缜(zhěn)密 抽噎 (yè) 持之以恒(hén)
笛
陆春龄
①一根小小的笛子,在吹者手中,能吹奏出各种各样优美动听的曲子。听那活泼泼的欢乐之音,开人胸襟;吹到委婉之处,又是那么娓娓动听。这就是笛子的魔力。因此在江南吹打曲、江南丝竹和十番锣鼓等器乐合奏中,都以笛子为主。笛子,又因为材料便宜,制作简易,携带便利以及劳动人民爱好等原因,成了民间流行十分广泛的乐器。
②笛子的种类很多,按音色音量,现在普遍有曲笛和梆笛两种。曲笛因一般产于苏州,所以又称苏笛,音色柔和,一般流行于江南一带。曲笛除用于独奏外,京剧中的吹腔,淮剧、锡剧、沪剧、绍兴大班以及民间乐曲和古曲乐曲中都用它来伴奏。特别在昆曲中,唱起来必须用曲笛伴奏,才能传达神情而引人入胜。梆笛在北方流行较广,音色清脆、高亢,在有些地方小戏、民歌和舞蹈中,一般都采用梆笛伴奏。按材料分,又有紫竹笛和白竹笛,北方还有一种枣木笛。而竹笛中又以枯竹做的最好。江苏、浙江、福建、贵州产的竹子都可做笛,其中以浙江产的竹子质地最好。
③从汉墓的拓片和敦煌的壁画中都有笛子这一点来看,我国两千多年前就有笛子了。相传公元前140年到公元前87年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后,笛子就传入当时的首都长安(即现今的西安)。但也有人考证,最早的笛子是西亚细亚的纵笛。在埃及的三角塔一墓中还有八人合奏纵笛的图。因西亚产苇管,苇管颇直且大,那时纵笛就多用苇管做成,后传到印度,印度苇管小,但印度产竹,才以竹制纵笛代替苇制纵笛。纵笛经西亚、中亚,周朝末年,由西域传入中国。但几年前我在印度演出时,看到印度演奏的笛子都是用芦苇做的,称苇笛。其实在我国《诗经》《礼记》中,也都记载有竹制乐器如龠(yuè)、箫、管等,也应该是属于横笛、纵笛之类。
④两千多年来,经过不断改革,笛子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音孔由原来的三孔到四孔、五孔,一直到现在的六孔。(A)取材也由最初的苇管到现在的竹子。(B)但竹笛的好坏,还受材料和制作上的种种限制。(C)最近,上海民族乐团和上海民族乐器厂合作试制成功的塑料笛,吹起来声音清脆嘹亮,冷热变化对音色影响也极小。(D)塑料不吸收水分,吹奏时水汽凝结成小水滴,附在管壁,就不像竹笛那样容易受潮,影响音色,而且笛膜也不会潮湿。塑料笛最大的优点就是从材料到制作处理,都可由人工控制,材料成分不同就可制出不同音色的笛子。用两头粗细一致、管壁厚薄相同的塑料做成的笛子,它的音色音量音准也能达到统一。制造规格统一后,就可采用机器生产。
(文章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笛的特征的一项是
A.经不断改革,笛的音孔由原来的三孔到四孔、五孔,变成了现在的六孔。
B.笛按音色音亮分为曲笛、梆笛两种。曲笛音色柔和,梆笛清脆、高亢。
C.笛的取材经历了由苇管到竹子,再到枣木、塑料等其它材质的过程。
D.笛在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中,经由西亚、中亚,从西域传入了中国。
(2)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从笛的特点写起,到传入发展历史,再到最近研制成功的塑料笛,选文采用了逻辑顺序。
B.“按材料分,又有紫竹笛和白竹笛,北方还有一种枣木笛。”一句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C.“塑料吸收水分,吹奏时水汽凝结成小水滴,附在壁管,就不像竹笛那样容易受潮。”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D.“江苏、浙江、福建、贵州产的竹子都可以做笛,其中以浙江产的竹子质地最好。”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长期以来,笛子一般都是用竹子做的。”一句中“一般”表示具有普遍性,在无法通 过统计得出确切结论时,这样表达更有分寸,更具准确性。
B.“在工作中,我也先后试制过枣木笛、电木笛、芦苇笛、化学纸笛、金属笛等,但都不能令人满意。”一句应放在第④段的(B)处。
C.“用两头粗细一致,管壁厚薄相同的塑料做成笛子,它的音色音量音准也能达到统一。”充分体现了塑料笛的最大优点,从材料到制作可由人工控制。
D.选文第③段,从汉墓拓片,敦煌壁画,后人考证,《诗经》《礼记》记载等多个方面介绍了笛子在中国的历史,大大的丰富了选文说明的内谷。
对下面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A.上片首句交代了季节特征,已到暮春时节,落花成尘让诗人陷入了深深的哀伤之中。
B.花开花落年年如此,但人和事情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心中的情绪不忍述说更不能去想。
C.作者听别人说双溪那个地方的春色很美,也想和朋友去双溪泛舟游玩,观赏玩乐。
D.末句中的“载不动”,把“愁”从无法言表的虚空变成了可以用重量表现,构思巧妙。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及小小说,《朝花夕拾》就属于短篇小说。
B.从表达方式这一角度看,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两类。叙事诗一般取材于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杜甫的《石壕吏》、北朝民歌《木兰诗》就是这样的叙事诗。
C.散文大多会有意在人物事件的细微处着笔。如朱自清的《背影》,对父亲过铁道、上下月台买橘子的情景做了不厌其烦的细节描写,为后面的抒情做了充分的铺垫。
D.戏剧是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按内容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等,《威尼斯商人》就是一部喜剧。
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的判别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些产自他乡的宠物,如蛇、蜥蜴、山猫等,往往会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藩篱,啸聚山林,为害一方。(拟人)
B.在作文的构思过程中,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比喻)
C.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反复)
D.夏洛克伤心欲绝地说:“你们夺去了我的财产,就是夺去了我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的要了我的命哪。”(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