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里有这样一段描述:“(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还是先前的把总。”这段描述揭示了
A.辛亥革命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积极主动地参加革命 |
B.辛亥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 |
C.辛亥革命从城市向农村扩展,动摇了地主阶级统治基础 |
D.除少数人外,未庄人对辛亥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 |
1688年,女婿登基,丈人逃亡的那场“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与 ()
A.封建贵族斗争的原因 | B.新旧贵族妥协的结果 |
C.封建贵族斗争的标志 | D.新兴贵族妥协的条件 |
了解英国君主立宪确立之初的情况,下列文献可供参考的是
A.《权利法案》 | B.《独立宣言》 | C.《人权宣言》 | D.《大西洋宪章》 |
下列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 B.巩固于国家政权 |
C.保留了奴隶制度和种族歧视 | D.是当时美国最进步的法律文献 |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获益最大的是
A.君主 | B.公民 | C.工业资产阶级 | D.农民 |
英国人称1688年的政变为“光荣革命”,其理由是
A.没有经过大的流血冲突,政变就取得了成功 |
B.开创了两大政党联合行动的成功先例 |
C.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封建专制统治 |
D.君主立宪制的政体在英国已完全确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