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条件的有关图文资料,并回答问题。
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外企,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又一次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和外贸出口基地,外贸依存度远远高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步入新世纪,珠三角的经济继续高速发展,2000年珠三角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7 361亿元,2004年为13 394亿元。为了谋求经济的更快发展,进一步实现珠三角与内地和港澳地区在资源、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的互补,有些专家认为珠三角可以构建联合周边地区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泛珠三角)新格局。
(1)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的工业为_________密集型产业主导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__________工业。
(2)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多选)( )
A.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 |
B.丰富的矿产资源 |
C.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
D.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 |
(3)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三角工业发展呈现了以___________密集型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_________________工业部门最为突出。
(4)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三角GDP迅速增长,同时,珠三角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近年来有些专家主张构建的泛珠三角,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海南、广西、贵州、四川、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9省区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泛珠三角的构建对珠三角发展的积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两点);(6分)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流动人口由14439万人变为26139万人。
材料三 巴西政府于2007年公布《加强家庭农业国家计划》,目的是加强家庭农业,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的趋势,并起到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效果。
(1) 材料一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和。
(2) 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方向?
(3) 巴西政府公布《加强家庭农业国家计划》为什么能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的趋势?
(4) 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写出图示地质构造类型: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3分)
(2)该地地壳受到了________(南北、东西)方向力的作用,此力属于________(“拉张”或“挤压”)力。当时的地壳运动表现为__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__运动,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______运动。(5分)
(3)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褶皱构造上覆岩石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2分)
(4)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甲”或“乙”)地,原因是。若想打一眼深水井,应选择在地;钻探石油应选择在地,原因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5为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甲市是中国新兴的“铜都”。铜产业集聚态势十分明显,初步形成铜冶炼基地、铜加工基地、废旧铜再生利用基地、铜产品物流中心(即三基地一中心)。同时该市政府始终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建设绿色“世界铜都’’紧密结合,打造铜产业聚集高地,发展铜精深加工、提高铜产品附加值。
(1)分析甲市成为中国新兴“铜都”的区位优势。
(2)简述甲市利用资源优势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合理措施。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左图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下右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 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
材料三 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
调水工程 |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
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 |
|
水资源南北差异 的气候原因 |
① |
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 |
|
单位调水量耗能 |
大小 |
小 |
大 |
原因 |
地势起伏较小(或地势南高北低) |
② |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
(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
读黄河流域图及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资料记载,数百年前,图示 A 地区为一片茂密的森林草原,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
往日的优美环境已面目全非。
材料二:会断流。黄河下游河段近几年来每到冬春季节常出现断流现象,有的年份、有的河段
甚至夏季也会出现断流现象。
(1)近几年来,造成黄河时常断流的最主要原因是()(单选)
A.沿岸工农业发展,任意截留、储水现象严重 B.黄河流域早情严重
C.中上游地区大量植树种草,大量降水下渗成为地下水 D.下游没有大的河流汇入
(2)下列关于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 B.“地上河”指的是黄河中上游河段
C.黄河的水能资源集中在中上游河段 D.黄河泥沙堆积成为黄土高原,冲积成了华北平原
(3) A 区域的地形名称是_______________其地表形态的显著特征是_____________。
(4)导致 A 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