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9年12月7日至19日,有190多个国家参与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在经历复杂曲折的协商后,发表了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主题的《哥本哈根协议》。
材料二 1979年和2005年北冰洋冰雪覆盖面积的卫星照片(下图)。
材料三 下表为2005年各国GDP与碳排量情况(部分)。
(碳均GDP指单位二氧化碳的GDP产出水平)
(1)与1979年相比,2005年北冰洋冰雪覆盖面积__ _(变小或变大),这种变化将导致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_ ___(减少或增多),从而进一步造成北极地区气温升高。
(2)极冰融化造成海平面升高,图瓦卢、马尔代夫等国家面临“灭顶”之灾。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观点看,工业化国家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做法,违背了权利的观念、___ __的观念和____ __的观念。
(3)根据材料三,2020年四国的碳均GDP指标将___ ___(上升或下降),四国的碳均GDP数值最低的将可能是__ ____。
(4)为缩小与发达国家碳均GDP的差距,我国可采取哪些措施?
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12年11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______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释放大量热量 |
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
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
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
(3)一般而言,城区的降水几率________(大于或小于)郊区,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下图中画出城区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A、B两处的河谷形态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
(2)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是__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示地区2009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河口地貌带来什么影响?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是,请简析其原因。
右图为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
(1)图中字母A、B、C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
(2)从赤道出发,沿东经20°依次向南、向北前进,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它的产生主要受条件不同的影响。
(3)导致同纬度的A、D地区植被类型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
A.土壤 B.地形 C.太阳辐射 D.洋流
(4)简述图中本格拉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度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1月11日在波兰华沙召开,为期两周的华沙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核心议题依然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另一核心议题是落实来自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中国政府早在2009年就公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大会上中方表示,节能减排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无论谈判进展如何中国都将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材料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及部分国家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图
(1)描述近现代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为什么在大气环境保护方面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义务?
(3)请你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提出合理措施。
(10分)读沿36°N的地形剖面图和图中a、b两地的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a地相比,b地冬季降水有什么特点?并简述其原因。(3分)
(2)试分析乙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3分)
(3乙国的工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其主要原因。(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