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政治权利,其中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这表明
A.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 B.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 |
C.履行义务必能实现权利 | D.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的 |
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描绘了2010年至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对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了全国谋划和前瞻性部署。从唯物论角度看,《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反映了():
①意识活动的主观能动性②意识活动的内容是主观的
③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④意识活动的形式是客观的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会议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这是因为()
A.教育作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B.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
C.矛盾双方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
D.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
为推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出台政策调整了农村土地制度,允许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程度 |
B.只要调整生产关系就一定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
D.生产关系的调整必然引起经济基础的根本变化 |
“忠”是儒家传统的核心要义之一,在专制等级社会,“忠”往往意味着臣子无条件效忠皇帝和儿女无条件服从父母。但在今天,“忠”多指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忠”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表明()
A.经济利益影响人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因人而异 |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相对独立性 |
马克思主义的_____________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A.联系的观点 | B.发展的观点 | C.矛盾的观点 | D.实践的观点 |
有体育常识的人都知道,无论赛跑还是赛车,在直道上是很难甩开对手的,只有在跑道的弯道区,才容易超越对手。这启示我们()
A.做好量的准备为质变创造条件 | B.发展要经过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
C.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与发展 | D.实现了质变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