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感情: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
|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 B.佛教的广泛传播 |
| 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
以下哪一情景最贴切地反映了“光荣革命”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 A.国王宣布本年度议会开幕,由议会就税收问题展开辩论 |
| B.议会起草有关税收的法律文本,提请国王裁决 |
| C.议长宣布议会开会,并主持讨论本年度国家税收 |
| D.国王每年盛装莅临议会,宣布本年度议会开幕与闭幕 |
18世纪,英国人常说: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王权是完美的权力。这表明
| A.内阁制度形成,国王成为“虚君” |
| B.王权与议会权力实现分割 |
| C.普遍选举权得到了广泛落实 |
| D.工业资产阶级分享了权力 |
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英国政体有效运行的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
| A.君主 | B.议会 | C.内阁 | D.最高法院 |
1689年《权利法案》第11条规定:“陪审官应予正式记名列表并陈报之,凡审理叛国犯案件之陪审官应为自由世袭地领有人。”这一规定体现了
| A.对君主司法权的限制 | B.对资产阶级利益的维护 |
| C.《权利法案》的保守性 | D.维护司法公正的要求 |
受棉纺织厂管理改革的影响,曼彻斯特一家别针工场也对其生产模式进行改革,将原本由一名工人单独完成的制作工艺分成二十余道工序,致使别针的产量增长。类似的工艺改革普遍发生在
| A.16世纪中叶 | B.18世纪中叶 |
| C.17世纪中叶 | D.19世纪中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