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余秋雨的《十万进士》一文对科举制度作了详尽的介绍和评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科举制度表现出这样一种热忱:凡是热爱这片国土的人才,都有可能被选拔上来,即便再老再迟,只要能赶上考试,就始终能为你保留着机会。
材料二 科举制度的直接结果,是选拔除了十万名以上的进士,百万名以上的举人……就整体而言,却是中国历代官员的基本队伍,其中包含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材料三 用八股文取士,不仅内容限定、格式限定,而且许多连接词也是限定的……八股文的毛病首先不在形式而在内容。这是一种毫无社会责任和激情,不知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人的昏庸的考试方式。全国士子通过这项考试一年又一年地钻研八股文的写法,结果造成大量的废物。
材料四 科举废除后新式学校一所接一所地办起来了,这不仅释放了一大批原先已经走上科举之途的读书人,而且实实在在地造就了一大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新型人才,20世纪中国的光明面,基本上是由这些新型人才造就的。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科举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2)结合材料三,说明八股取士的特点及其实行的后果。
(3)结合材料一、四,说明科举制和新式学校培养的人才的不同之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个人对科举制度的看法。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应给他们(土耳其农民)提供现代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帮助他们达到最高的生产效率,应该消除交通闭塞和运输不足的状况。
鉴于我国民族资本极为缺乏的现实,为尽快振兴我国实业,我们必须利用外国资本、资源与经验,这是我们的利益所在。
——凯末尔
材料二使用(英国)曼彻斯特布,我们还只是损失了金钱,但如果在印度也产生了一个曼彻斯特,则我们虽留下了流出去的金钱,却换去了我们的血肉,因为我们生存的道德基础就要被摧毁了。……很显然,如果没有铁路,英国是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统治印度的。……他们可以在千家万户建立古老、神圣的手摇纺织机,可以购买手摇纺纱机织出来的布。
—甘地《印度自治》
材料三甘地说:“我们的目标是政治、社会和经济的独立。”凯末尔也曾说过:“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胜利不管多么巨大,如果不用经济的胜利加以扩大,已经取得的胜利就不可能持久,而要很快消失。”也就是说,他们有着一致的根本的经济发展目标。
——戴家墨、尚劝余《甘地与凯末尔的经济思想之比较》
(1)概括材料一凯末尔的主要观点。(6分)
(2)据材料二概要指出甘地对待现代工业文明的基本态度及其主要依据。材料三中“一致的根本的经济发展目标”具体指什么?(10分)

【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三十三条临时大总统得制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纺提出法律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四十六条国务员及其委员得于参议院出席及发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盖责任内阁之要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对于议会负责是也。今吾国之现行制,责任内阁制也;然有责任内阁制之名,而无责任内阁制之实,故政治因之不举。吾党主张将来宪法上仍采用责任内阁制,并主张正式政府由政党组织,内阁实行 担负责任。凡总统命令,不特须阁员副署,并须由内阁起草,使总统处于无责任之地位, 以保其安全焉。
《临时约法》规定,国务员须得参议院同意。其事行之多室碍,固亟宜修正者
——宋教仁《代草国民党大政见》
(1)据材料一,指出制约临时大总统权力的部门与人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时在位的临时大总统是谁。据材料二,概括宋教仁主张实行的政体及其实质。
(2)结合材料二中有关修改《临时约法》的理由,谈谈你对《临时约法》作用的认识。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易法有“平物价,通有无”、“抑兼并”的初衷,但机制的实质恰是减少商品流通量,剥削商人,将商人的利益“归之公上”。……作为王安石发展商业的一项长期政策,政府财政的压力迫使市易走向商业垄断的官营道路。大规模的官营垄断必然是低效率的,官营垄断如要运营下去,就不能亏本,就只能依靠超经济的行政力量剥削消费者和商人,进而造成整个社会经济处于低水平。
——周筱赞、陈志广《解析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
材料二 由于日本原有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而且军事工业又占有极大的比重,加之经营庞大的国营企业经常亏损。......1880年,明治政府决定将以国营企业带动和示范的方针改为“处理”国营企业,扶植私人资本主义发展的方针。……明治政府“处理”国家工矿企业,价格极为低廉,实际上几乎等于无偿转让。
——王铭《“殖产兴业”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王安石推行市易法的目的。(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治政府扶植私人资本主义的出发点及其主要措施。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官(国)营经济弊端的整体认识。(10分)

对外贸易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可分为三大航线:至朝鲜、日本的东洋航线,至东南亚诸国的南洋航线,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的西洋航线等。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中国东岸夏、冬两季有季风助航,因此也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欧洲的方便性。尤其于两宋年间,游牧民族盘踞华北地方导致丝路断流,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1567年明穆宗即位,正式改“海禁”为海上贸易开放,并凭借当时中国在海上贸易中所占的绝对优势,始终保持着出超的地位,导致大量外国白银源源流入。在这黄金时期,逐渐形成了以中国大陆为腹地,以澳门为中转港的明代海上“丝银之路”。以澳门为中心,开拓了三大航线:澳门—印度果阿—里斯本;澳门—长崎;澳门—马尼拉—墨西哥。透过这三大航线及其相互延伸,以澳门为中心向海外辐射,形成了国际贸易大循环。
——《明朝末年的对外贸易量》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1843年至1895年(清政府)进口由18,400千两增加至171,697千两;出口也由25,460千两增加至143,293千两,进出口贸易分别增长8倍和3倍以上。但是,这一时期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是不平衡的,进口的增长超过出口,使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严重入超。
——廖良辉《晚清对外贸易研究》
材料四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

(1)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有利条件。(10分)
(2)据材料一、二,比较明代海上“丝银之路”与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的不同。“丝银之路”的兴盛对明朝中后期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10分)
(3)据材料三,概括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贸易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变化的经济因素。(8分)
(4)据材料四指出,1979年以来中国进出口总额变化的趋势。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对外贸易的认识。(8分)

(26分)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材料二概括地说,美国宪政发展与政治妥协的密切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第一,美国宪法所设定的政治体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妥协机制;第二,从宪法的产生过程来看,它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第三,从宪政发展过程来看,许多关键性的、重大的问题往往是通过政治妥协缓解并进而一步步解决的。
——龙太江:《论政治妥协:以价值为中心的分析》
材料三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
(1)据材料一,分析作者认为“光荣革命”是“反革命”的理由。结合英国近代宪政体制特点,指出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妥协的具体表现。(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宪法所设定的政治体制”是如何实现政治妥协的?试以州权规定为例,说明1787年美国宪法“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1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