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平地面上M点的正上方某一高度处,将S1球以初速度v1水平向右抛出,同时在M点右方地面上N点处,将S2球以初速度v2斜向左上方抛出,两球恰在M、N连线的中点正上方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则两球从抛出到相遇过程中( )
A.初速度大小关系为 v1 = v2 |
B.速度变化量相等 |
C.水平位移相同 |
D.都不是匀变速运动 |
如图所示为两个完全相同的波源在介质中形成的波相叠加而发生干涉的示意图,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C点为振动加强点。若图示位置开始经过半个周期,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振动加强 | B.B点振动加强 |
C.C点振动减弱 | D.D点振动加强 |
如右图所示,x-t图像和v-t图像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
B.x-t图像中![]() |
C.v-t图像中![]() |
D.两图中,![]() ![]() |
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 t3(m),它的速度随时间t变化关系为v=6t2(m/s).该质点在t=0到t=2 s间的平均速度、t=2 s到t=3 s间的平均速度和第2s末瞬时速度大小分别为( )
A.12 m/s,39 m/s,12m/s | B.8 m/s,12 m/s,24m/s |
C.12 m/s,19.5 m/s,12m/s | D.8 m/s,38 m/s,24m/s |
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整个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大约是( )
A.0.5 m/s | B.0.2 m/s | C.0.17 m/s | D.无法确定 |
根据速度定义式,当
极短时,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下列哪种物理方法()
A.控制变量法 | B.极限法 | C.微元法 | D.假设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