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我国西北某局部地貌的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虚线表示不可见,据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P等高线的数值为( )
A.711米 | B.712米 | C.713米 | D.714米 |
图示地貌可能是( )
A.风力侵蚀地貌 | B.风力沉积地貌 |
C.冰床侵蚀地貌 | D.流水沉积地貌 |
下图为中国西南某区域不同地理要素图层。读图,回答以下问题。该区域
A.高级住宅区集中在②地 | B.③地适宜种植小麦 |
C.①地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 D.钢铁厂布局在④地 |
据图推断
A.居民点向西、南方向扩展 | B.森林面积扩大,酸雨危害减弱 |
C.GPS可应用于道路规划 | D.湿地面积减少,地下水源增加 |
每到隆冬时节,贵州大大小小的青山就被冻雨打扮得分外妖娆,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去观光赏景。冻雨是指天气较冷时,雨滴落到低于0℃的物体上,立刻结成冰并且附着在这个物体上的一种现象,图中曲线是等温面分布图(等值距为2℃),据此回答以下问题。图示时刻正发生冻雨的地点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与①地相比,③地
A.风力更弱 | B.气压更低 |
C.光照更强 | D.气温更高 |
贵州之所以如此受冻雨“青睐”,有关其成因的推断正确的是
A.北方冷空气南下时过分冷湿,水汽遇地形抬升形成降水 |
B.地处云贵高原东北侧的斜坡地带,对冷空气的阻滞作用明显 |
C.西南地区因相对湿润,冻雨比北部地区强度大 |
D.多岩溶地貌,地表水丰富,温暖湿润的水汽上升强烈 |
下图为某地区人口迁移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迁入为正,迁出为负)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完成以下问题。图中该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是
A.人口总数持续增加 | B.人口总数先增加后减少 |
C.人口总数先减少后增加 | D.人口总数持续减少 |
造成该地区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可能的是
A.生态环境恶化 | B.本地大量人口迁出 |
C.高素质人才外流 | D.产业结构调整 |
下图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 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 米之间,自20 世纪90 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回答以下问题。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A.地处热带,蒸发大 | B.受“厄尔尼诺”的影响 |
C.受沿岸寒流的影响 | D.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 |
该地区能够大量种植芦笋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条件优越 | B.靠近沿海,交通便利 |
C.水源充足 | D.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
为选择拍摄北京某建筑物“衔日”照片的最佳时机,某摄影师于d日预先拍摄了一张照片,并据此对太阳的运动轨迹进行了精确的计算,下图示意其计算过程,读图回答以下问题。d日摄影时,摄影师位于该建筑物的
A.东北方向 | B.西南方向 |
C.西北方向 | D.东南方向 |
最佳的拍摄时机x日可能出现在
A.2月 | B.5月 |
C.8月 | D.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