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
| A.东北风 | B.东南风 |
| C.西北风 | D.西南风 |
与①地相比,②地( )
| A.气温年较差较小 | 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
| C.昼长年变化较小 | D.较早进入新的一天 |
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阅读上述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使“八百里洞庭”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 ②上游水土流失严重 ③蒸发和下渗 ④引水灌溉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
| C.水土流失加剧 | D.水资减少 |
下图中ab是美国田纳西河上某水文站先后两次测得降水后河流流量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田纳西河流域内发生的地理事件最可能的是
| A.下游洪涝灾害增加 |
| B.上游修建水库 |
| C.水文站上游流域内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 |
| D.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 |
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
| B.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
| C.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
| D.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 |
结合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①增加木材产量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增加农民收入④调整农业结构
| A.①② | B.③④ |
| C.①③ | D.②④ |
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
| B.②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
| C.③ 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 |
| D.③ 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
读“江南丘陵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图a)”及“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比例图(图b)”,完成下列各题。
该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状况,可能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是
| A.土地盐碱化 | B.水土流失 |
| C.酸雨危害 | D.大气污染 |
关于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方式多样化,科学合理 |
| B.主要用于还田,提高土壤肥力 |
| C.主要用作生活燃料,使用效率低 |
| D.主要用作饲料,综合利用率高 |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作物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读下图完成下题。
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RS-GIS | B.RS-GPS-GIS |
| C.RS-GIS-GPS | D.GIS-RS-GP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