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某城市布局图,回答:
(1)该地区拟在GHD三区域种植水稻,花卉,果林业,你认为该如何布局?
G H D
(2)拟在A-F处选址新建化工厂、钢铁厂、印染厂,请根据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同时考虑对环境的保护,选择合适的区位,布局相关企业。
印染厂宜布局在 处,理由是 ;
化工厂宜布局在 处,理由是 ;
钢铁厂宜布局在 处,理由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二十章明确提出,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詹,在特定地域内形成具有一定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共同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城市群是由不同等级的中心城市和受其影响的非中心城市组成的系统,其经济带动作用包括纵向的中心城市对非中心城市和横向的非中心城市之间两个层次(见图)。从更大的区域范围看,城市群地区以强大的经济势能,带动着外围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而推动着外围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l6座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见图)。上海、南京、杭州三个特大城市呈三足鼎立之势,构成长江三角洲城镇体系的三大核心,几十座大中城市沿沪宁、沪杭以及杭甬铁路干线密集分布。
(1)城市群的发展是如何推动外围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地区城市化进程的?(8分)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发育相对较成熟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12分)
(3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时期关中地区的主要水利工程分布图
材料二《史记·货殖列传》中曾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历史记载:唐初以来,关中粮食不足供封建中央政府所需;安史之乱后,关中粮食供给,主要靠江淮及江南地区。
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茏。秦岭及其北麓在汉代被人称为“陆海”。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筑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数。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明显减少,航运也不见记载。如今,秦岭北麓的森林已荡然无存。
材料三从遥远的太空看,沙特的红色沙漠中一片片圆形绿色区域特别显眼,这样的点阵是依靠灌溉而形成的“圈圈农场”(如图所示)。沙特的这些农场一般采用机械化全自动喷灌设备种植草坪、作物等。
(1)我国关中“众渠”与沙特“圈圈农场”的水源分别是什么?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10分)
(2)对比分析我国关中地区农业发展与沙特农场建设的自然条件。(20分)
(3)分析我国唐代以后渭水流量明显减少、航运不见记载的原因。(6分)
读图,回答问题。(14分)
(1)据图推断甲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8分)
(2)说明甲国A、D两城市,分别在一月和七月出现降水差异的原因。(6分)
交通是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大因素。分析我国甲、乙两市交通状况及交通污染的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甲乙两市人口密集,交通拥堵与引发的污染问题日渐突出。甲市地面公交运力不足,而出租汽车发展迅速,其所承担的客运比例已上升到20%。此外、私家车车辆迅猛增加,挤占了有限的道路空间。乙市地面公交一直是客流运送的主力军,加上地铁的快速发展,它们所承担的客运比例高于甲市。但是,目前地面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线路存在走向重复的现象。
2005年甲、乙两市交通状况及引发的污染统计数据
(注:“CO对大气污染分担率”“NOx对大气污染分担率”是指机动车排放的CO、NOx在城市CO、NOx排放量中的比重。)
(1)在公交、地铁、小轿车等各种市内交通方式中,受天气影响较小的方式是__________;运量小、占据道路面积大的方式是__________。
(2)统计图中,明显反映两市交通拥堵程度的主要指标有__________。
(3)造成甲乙两市汽车尾气污染物对大气污染分担率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多项选择)
A.乙市的机动车总量大于甲市 |
B.乙市排放污染气体的工厂数量减少 |
C.甲市第二产业比重高于乙市 |
D.甲市位于北方地区,冬季实行取暖 |
(4)根据图文提供的信息,说出甲市的交通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图,实际范围较大的是图。
(2)甲图中a河和b河的分水岭是,通常是作为和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每年初冬和早春, P河段会发生现象, 容易产生决堤泛滥。
(3)甲图中—10℃等温线在①②处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其中①地气温比
同纬度附近地区的气温(高或低),因为。
(4)甲乙两图比较,1月份0℃等温线分布纬度较低的是图区域,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B两地均大量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B地农业地域类型是,该地域类型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