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法制的基础是血缘关系。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
| B.《说文解字》:“宗,尊祖庙也……” |
| C.《论语》:“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
| D.《左传》:“故王臣公,公臣大夫……” |
董仲舒应对汉武帝“举贤良对策”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
|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由此可见,下列论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反应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 |
| B.融合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和迷信思想丰富儒学 |
| C.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
| D.新儒学从根本上唾弃“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
在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中,关于季羡林先生的颁奖词写到:“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这一评价主要体现了哪家思想
| A.法家 | B.道家 | C.儒家 | D.佛教 |
下列思想家中,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是
| A.孔子 | B.老子 | C.韩非子 | D.荀子 |
提出“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胆怯),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说话尖刻)”的先秦思想家是
| A.孔子 | B.老子 | C.墨子 | D.韩非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