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辛亥革命的一项重要成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
| A.迫使清帝退位,结束君主专制政体的主要动因 |
| B.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建立的标志 |
| C.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
| D.我国首部实行民主共和政体的国家根本法 |
下表是关于民国时期几类商品所占国内市场比重的变化情况。它主要反映当时中国
| 项目 |
1920年 |
1936年 |
| 机器制造品 |
12.9% |
20.5% |
| 手工制造品 |
32.2% |
25.5% |
| 农产品 |
45.4% |
45.9% |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工商业产品数量超过进口产品
D.近代工业化有所发展
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见右图)。下列表述内容与该图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 A.“遗其体而求其用” |
| B.“然欲自强,必先理财” |
| C.“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橹” |
|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的传统手工业纺织业日益衰落,制茶、缫丝、皮革加工等手工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部分手工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 B.洋务运动中近代工业的崛起 |
| C.自然经济解体的必然结果 | D.西方对工业原料的需求扩大 |
《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记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洋货竟占于该业市场。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洋货铺。”由材料可以得出
| A.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 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
| C.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 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 |
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机械特色不同 | B.构成材料不同 |
| C.交通工具不同 | D.能源动力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