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是中华民族从贫弱、屈辱中奋起,走向伟大复兴的世纪。下列关于20世纪中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 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
| C.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 |
| D.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
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指的是
| A.《夫妇宴饮图》 | B.《洛神赋图》 | C.《步辇图》 | D.《清明上河图》 |
从商朝甲骨文演变到现今使用的汉字经历了三千多年,下图所示说明了文字演变的主要规律是由繁到简、从难到易。决定其如此演变的因素有
①古代帝王所创造②受书写工具影响③有利于交流传播 ④摒弃文化传统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道:“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 A.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 |
| B.个人与社会、自然界是分不开的 |
| C.中国古代较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
| D.人与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对自然界的研究 |
1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这里说的“发明”是指( )
| A.造纸技术 | B.雕版印刷 |
| C.活字印刷 | D.装订书籍 |
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中国古代史上的思想家们多有论述。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 “天下为主,君为客”。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孟子认为君权来自于神和百姓的授予 |
| B.董仲舒的主张将君主权力进行神化 |
| C.黄宗羲的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 |
| D.他们都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质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