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写道:“秦,虽灭犹存,它亡得悲壮;清,回天无力,它亡得窝囊。”“周之亡是制度之亡……;清之亡,……既是文化之亡,也是制度之亡。”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A.“秦虽灭犹存”指秦朝的制度创新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B.“周制度之亡”指分封制被废除,因为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不利于西周政治秩序的稳定
C.“清文化之亡”指儒家文化受到冲击而动摇
D.“清制度之亡”指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从2001年起,俄罗斯各地逐渐兴起一股重塑列宁、斯大林雕像的浪潮,重建费用几乎都是由老百姓自掏腰包,特别是俄罗斯“最资本主义”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尤其积极踊跃对此认识最准确的是

A.是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怀念
B.是对苏联历史客观评价与认识的产物
C.是对俄罗斯曾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否定
D.是重振大国地位的对外宣言

某学者对14~16世纪中西社会的发展进行了对比性研究。他对明清时期中西社会的特征评价概括最准确的是

A.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B.奔向近代社会的竞赛
C.封建社会的无奈悲歌
D.新旧社会的冲突与激荡

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被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奠基石,三者从内容上来看相同之处是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建立资本主义法制社会
B.反对压迫、专制,要求民主、自由
C.反对殖民统治,主张民族平等、独立
D.反对独裁专制,主张三权分立

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相比,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所呈现出的本质特征是

A.建立或完善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
B.进一步扫除封建残余势力
C.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向帝国主义过渡的需要

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都是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A.都是中原王朝国力衰落的产物,但都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B.都促使少数民族归属中央政权,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C.都是在少数民族主动请求下的政治婚姻,都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
D.都促使少数民族建立封建政权,都促进了边疆开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