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有不同的体裁:纪事本末体、编年体、纪传体、典章体。你在学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要想了解以某一人物为中心的生平事迹,最好参考上述哪一体裁的史书
A.纪事本末体 | B.编年体 | C.纪传体 | D.典章体 |
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
如图《宽容》展示北大各具特色的风流人物。其中辜鸿铭主张:忠于中国之政教;刘师培主张:君政复古;陈独秀主张:民主科学等。由此可知,该画主要体现的实质是( )
A.文化的全面革新 | B.教育的重要意义 |
C.大学的教育地位 | D.开放的办学思想 |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
A.风俗画和文人画 | B.话本和小说 |
C.汉赋和唐诗 | D.元曲和京戏 |
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造纸术 | B.活字印刷术 |
C.指南针 | D.火药与火器 |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藩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 B.体现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
C.是明朝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 D.对中国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