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边的(1)(2)两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首句除交代了诗作的时间地点之外,还交代了什么?为什么欲寄家书?

(2)这是一首寄情于事的小诗,诗人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的? 试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运用什么手法抒发怎样的感情?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精神?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
②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③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选文第①段运用民歌常用的一种什么样的手法来营造悲剧氛围()

A.赋的写法 B.比兴写法 C.动作描写 D.景物描写

第②段着力铺陈兰芝精心打扮的情况,下列分析不属于“起严妆”作用的一项是()

A.表明兰芝对焦仲卿的恋恋不舍,写出了她欲去而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
B.表明兰芝不甘示弱,其严妆是对焦母无声的抗议与示威。
C.写出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
D.预示兰芝已经做好了“举身赴清池”的准备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上片开头两句写出了寓居环境的
下片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题王叔明《岩居高士图》
〔元〕倪瓒
临池学书王右军,澄怀观道宗少文
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注】①倪瓒,元代最有影响的画家,画界的权威。②王右军,东晋书法家王羲之。③宗炳,字少文,南朝宋代画家,平生喜观漫游山水,将所见景物图于壁上,自称“澄怀观道,卧以游之”。④扛鼎:《史记•项羽本记》:“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诗的前两句提到王右军和宗少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后两句暗含王叔明画作的特点。作为元代著名画家,他的画作有较强的代表性。请结合作者对王叔明画作的感情倾向,分析元画的欣赏趣味。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共7分)
村夜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出门前后,诗人的心情有变化吗?试作简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宋诗醇》称白居易的《村夜》:“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你认为这样的评价合理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