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该方法的基本内涵是:在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证明假说。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为什么F1只有显性性状、F2又出现隐性性状?”属于孟德尔提出的问题之一 |
B.“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
C.“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
D.“设计测交实验并根据假说对测交实验结果进行理论预期”属于演绎推理过程 |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水稻、小麦种等,都含有较多的淀粉,可用于还原性糖的鉴定 |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鉴定脂肪的理想材料 |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的植物组织材料 |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的动物材料 |
下图是某多肽化合物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氨基酸的不同种类主要是由②、④、⑥、⑧决定的 |
B.与③相同的结构有三个,该多肽是四肽 |
C.由于该多肽链游离的羧基多于氨基,所以呈酸性 |
D.该多肽链在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36 |
催产素、血管舒张素都是含有9个氨基酸的多肽,但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原因可能几项
①氨基酸种类不同②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③氨基酸结合方式不同④水解消耗的水分子数
A.一项 | B.二项 | C.三项 | D.四项 |
研究人员对取自5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生活细胞(甲、乙、丙、丁)进行分析、观察等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 表示无):
细胞 |
核膜 |
叶绿素 |
细胞膜 |
细胞质 |
细胞壁 |
甲 |
√ |
√ |
√ |
× |
√ |
乙 |
√ |
× |
√ |
√ |
× |
丙 |
× |
√ |
√ |
√ |
× |
丁 |
× |
× |
√ |
√ |
√ |
哪种细胞最可能是草履虫?
A.甲 B.乙 C.丙 D.丁
右图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其中Ⅰ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内的小圆。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A.Ⅰ蛋白质、ⅡDNA、Ⅲ血红蛋白
B.Ⅰ变形虫、Ⅱ真核细胞、Ⅲ酵母菌
C.Ⅰ原核细胞、Ⅱ发菜、Ⅲ大肠杆菌
D.Ⅰ细胞、Ⅱ病毒、Ⅲ原核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