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后,世界仍不安宁,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局部战争此起彼伏。少数强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充当“世界警察”或以武力相威胁,“不战而屈人之兵”,实现其战略目的。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举措是
| A.广大发展中国家真正团结起来 | 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 C.国家之间加强竞争与合作 | D.发挥发达国家的主导作用 |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
| C.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 |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
指出下列选项中所列举的事物不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①日月星辰②马克思主义③亭台楼阁④工作计划⑤动植物
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⑦工程设计方案⑧电磁场⑨法律和法规
| A.①③④⑤ | B.②④⑦⑨ | C.③④⑥⑨ | D.②⑥⑦⑨ |
下列选项与“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观点相一致的是
| A.动之端乃天地之心 | B.存在即被感知 |
|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 D.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
甲说:“我在故我思。乙则说:“我思故我在。”从甲乙的观点可以看出
①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
②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③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④甲的观点是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我国明代后期的王夫之说:“气者,理之依也。”朱熹认为:“理生万物。”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的分歧是
| A.都肯定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 B.朴素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
| C.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本原 | D.围绕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而形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