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者写道:“(经济全球化时代)富国尽管受到新的竞争的巨大压力,毕竟日子好过得多,……穷国自己又怎样呢?……我们必须养成一种持怀疑态度的信仰,避免教条,善于听和善于观察,努力明确目的并使之逐渐完善,选择更好的手段以促其实现。”该学者认为 “穷国”面对全球化应该持有的态度是
A.怀疑、选择 | B.排斥、抵制 | C.独立、自强 | D.顺应、理性 |
在苏俄(苏联)实施的农业政策或措施中,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最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是
A.余粮收集制 | B.固定的粮食税 | C.农业集体化 | D.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
俄国之所以被称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依据在于
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②社会矛盾尖锐复杂③一战带来的危机更为严重④革命力量相对强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假如俄国的农民伊凡,将自己家里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出售,然后将一部分赚得的钱在商店里买了一双马靴。你认为这件事不可能发生于
A.1917——1918年 | B.1918——1920年 | C.1921——1927年 | D.1917年以前 |
古今中外,对海洋的重视和利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以来,汉朝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印度半岛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这就是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路方面,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达今天的韩国和日本;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达……
材料三:明朝前期,中国古代的航海事业达到了顶峰。明朝政府组织大规模船队,由郑和率领,七次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程10万余里。
材料四:18世纪末,英国国王派使者到中国。希望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遭到乾隆皇帝的拒绝。乾隆皇帝在给英国国王的信中宣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不断得到开拓的条件及其开通与扩展的历史意义。
(2)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使上的壮举,而新航路的开辟“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世纪”两者产生的影响大不相同。其根源何在?
(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怎样的海外贸易政策?概括指出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去城二十五里,在昌江之南,故称昌南镇。……至宋景德镇年始置镇,因改名景德镇。……
—清嘉庆蓝浦著、郑廷桂补辑《景德镇陶录》
材料二:唐陶窑: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镇钟秀里人陶氏所烧造。《邑志》云:“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宋景陶窑:景德镇窑宋景德年间烧造,土白壤而填,质薄腻,色滋润。真宗命进御,瓷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其器尤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行海内,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而昌南镇之名遂微。
—清嘉庆蓝浦著、郑廷桂补辑《景德镇陶录》
材料三:昌南镇陶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事陶主人,动以数万计,海樽山俎,咸莘于斯,盖以山同之险,兼都会之雄也。……景德……业制陶器,业制陶器,利济天下,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若鹜。
—清嘉庆蓝浦著、郑廷桂补辑《景德镇陶录》
材料四:陶家精美器用,中国出惟五处,北则真定、定州、平凉华亭、太原、平定、开封、禹州,南则泉郡德化……。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造实用。真、开等郡瓷窑所出,色或黄滞无宝光。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浙江处州丽水,龙泉两邑,烧造过锈杯碗,青黑如漆,名曰处窑……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
(1)根据以上材料,概述景德镇以及景德镇瓷器的有关信息。(不得直译或摘抄原文)
(2)假如你是景德镇旅游局局长,你将如何利用景德镇瓷器这张名牌发展当地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