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将法律比作一个庞大球体的中心,所有公民无一例外,在圆周上均与中心保持同等距离所占位置相等;所有的人都同等地依存于法律,所有的人都将其自由与财产交由法律保护,这就是我所称的公民的普通权利,在这点上他们彼此全部相同……法律保护所有公民的共同权利,也就保护了一切他能做事的权利,除非公民想要做的事已开始危害公共利益,否则这种保护绝不会停止。” 上述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不包括

A.天赋人权 B.自由平等 C.法治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人就新航路的开辟问题画了以下四幅漫画,下列对漫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图①反映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航路
B.图②反映了西、葡两国掠夺大量财富,加速了本国的资本原始积累
C.图③反映了英国利用其有利的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D.图④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有利位置,逐渐衰落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细微的描写了贾府的洋货使用。第40、59回,凤姐用以包裹银箸的洋布,黛玉用以包裹匙箸的洋布,宝玉的俄罗斯国出品的雀金裘氅衣。第105回,抄家时没收的洋灰皮、洋呢、姑绒,天鹅绒等呢料。材料反映了清朝中期

A.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 B.官宦人家全部用外国奢侈商品
C.中国的纺织业开始衰落 D.外国商品丰富了中国民众的生活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A.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方广泛种植
B.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的呼织”,“计日受值”
C.“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一位历史研究者想要编写《昭君出塞》一书,涉及长安民俗生活的情景,他可以利用的素材是

A.吃葡萄、喝肉羹 B.盖棉被、穿绸衣
C.逛夜市、用“交子” D.抽卷烟、烤甘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