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部(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袭,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
A.英国 | B.法国 | C.美国 | D.德国 |
“诗言志,歌咏言”,唐人杜牧有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若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体现了他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是
A.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 |
B.历史人物的真伪是很难明确的 |
C.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礼贤下士 |
D.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能抵抗流言 |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反映的是作者
A.安史之乱后颠沛流离的生活 | B.忧国忧民情怀 |
C.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 | D.寄托自己的政治报负和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A.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
B.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 |
C.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
D.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 |
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根据你的判断,下列《孟子》一书最可能招致明太祖不满的一句是
A.“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
B.“长君![]() |
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 |
D.“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 |
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日四,一日士,二日农,三日工,四日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