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 A.分封制、宗法制 |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
| C.郡县制、内阁制 | 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
1897年2月11日,闻名中外的商务印书馆在上海诞生了,当时最有利于其诞生的国内环境是()
| A.上海成为中国与世界接轨的窗口 | B.清政府放宽对民营企业的限制 |
| C.“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开展 |
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
| 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 |
| B.民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 |
| C.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 |
| 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 |
明初,政府规定凡有田地五亩至十亩的农户,必须有半亩栽种桑麻木棉,十亩以上者加倍。这一措施()
| A.导致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 B.促进了棉纺织业的产生 |
|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 D.推动了工场手工业的兴起 |
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
| 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 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
从图1到图2的变化中,可以得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信息是()
| A.铁犁牛耕的出现 | B.小农经济的产生 |
| C.犁耕技术的成熟 | D.单位亩产量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