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分封制、宗法制 |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
C.郡县制、内阁制 | 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
唐代有一位书法家的作品千变万化,神采飘逸,极有情趣,被人称之为“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挥毫落纸如云烟”。下列作品最能体现其书法特点的是
A.《丧乱帖》 | B.《肚痛帖》 | C.《汉汲黯传》 | D.《玄秘塔碑》 |
《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
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雾),为备故也。”材料所述史实
A.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
B.表明中国古代统治者把天文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 |
C.确立了中国古代“天人感应”思想 |
D.实践了中国古代“制天命而用之”思想 |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
2009年7月30日至10月7日,北京中华世纪艺术馆举办了“秦汉-罗马文明展”,右图是展品“东汉书信纸”。它原衬于铜镜之下,故呈圆形。纸以麻为主要原料,并通过施胶等加工技术,改善了纸面的白度和平滑度,使得纸张厚薄均匀。以上介绍和以下图片说明东汉时
A.造纸技术有了一定进步 |
B.中国的造纸术已经由罗马人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 |
C.普通百姓享有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
D.纸已经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工具 |
“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这主要表明的是
A.儒家主张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 | B.儒家认为人与社会、自然不可分离 |
C.中国古代不重视人自身和科学研究 | D.中国古代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