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一批又一批的犹太人从欧洲乘船来到上海。到1940年初,在上海的犹太人已超过3万人。当时大批犹太移民到中国的直接原因是 (  )       

A.逃避种族灭绝 B.开发新殖民地 C.被贩卖做苦力 D.科技人才引进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与贝多芬音乐创作中强烈的反封建与争民主精神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A.一生饱受贫困、耳聋、失恋的痛苦
B.“从黑暗到光明、从斗争走向胜利”是他的座右铭
C.贝多芬深受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D.受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的影响

1876年春天,阳光明媚,某画家背着画夹到野外写生,在同一个地点,同一处景物,同一个角度,画出的三幅作品景物色彩却不一样,呈现出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及新鲜感,你认为他的画应该属于()

A.文人山水画派 B.印象画派
C.现代画派 D.风俗画派

下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出台的科技、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其先后顺序是()
①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②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③④②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

A.林则徐建议制造炮船以抵御英国侵略,被道光帝批为“一派胡言”
B.康有为抨击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
C.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D.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896年,孙中山言其革命:“……人或云共和政体不适支那之野蛮国,此不谅情势之言耳。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这表明孙中山认为()

A.共和思想是孔子大同思想的继承发展
B.孔子为倡导共和的导师
C.中国传统文化蕴含共和思想,实行共和符合世界潮流
D.共和是彻底否定封建传统道德文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