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7和1948年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下列各项中准确的一组是
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 |
B.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柏林危机 |
C.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越南战争 |
D.朝鲜战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写到:“科举考试制度还有另外一面,由于它是以只承认一家之学说为基础,这就产生一种顽固的正统观念,……而这些东西正是若干世纪以后当西方商人和炮舰出现时中国陷人困境的一个原因,”该材料反映了
A.科举制度的存在导致中国落后挨打 |
B.独尊儒学始终禁锢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
C.八股取士束缚了明清进步思想的发展 |
D.儒家学说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顽同落后 |
《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
B.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
C.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
D.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
有学者言“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A.宣扬人人平等思想 | B.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 |
C.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 D.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中国某个时期经济发展时说:“这些工厂好像商业组织,可是他们没有相对应的公司可以发生商业上的关系。他们是制造者,可是社会上没有材料与零件供应者和推销员。”这类企业是
A.可能属于19世纪70年代的民营企业 |
B.可能使用机器生产,产品用于供应皇室和贵族 |
C.为民族工业出现或发展创造了条件 |
D.在建国初期发挥过作用 |
《全球通史》中提到“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古代中国开始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 B.开始实行分封制 |
C.中央集权制确立 | D.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